(八)外出旅行
旅遊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在青山綠水中完全放鬆心情。老年人有充裕的閑暇時間,也有豐富的人生經曆和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因此可以完全拋棄雜念,把自己寄情於山水當中。一位著名的園林學家有詩句“老去江湖興未闌,園林佳處說般般。”可見,年過花甲壯遊之誌正盛,正所謂退休正是旅遊時。
老年人旅遊不一定非要登高爬山,涉水探險,這是年輕人的獨享,您既然不再年輕,就千萬不要跟潮流,“銀發旅遊”最適合您。根據中醫理論,旅遊分為“動遊、靜遊、怒遊、思遊、喜遊、險遊”,除“怒遊”、“險遊”外,您可以靈活選擇其他旅遊方式,比如可以春天去野外踏青,在金秋去山上欣賞紅葉,組團去海外感受異域風情等,隻要身體允許,不追趕求奇險,您可以做不同方式的嚐試,不亦樂乎!
當然,上了年紀的老人反應力明顯不如年輕人,往往缺乏戶外的應急能力,因此,旅遊前後細節的充分準備就非常重要。
旅行前的準備:
先做一個全麵的身體檢查。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應征得醫生的同意方可遠行。如果跟團出遊,在途中應及時向隨團保健醫生介紹病情,以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帶足食品,要選擇易帶、營養豐富、新鮮衛生的食品。盡量在住地餐廳用餐,注意不要吃生冷食品和不清潔的食品。
自備餐具和水具,既方便又衛生。
帶夠充足的常規藥物,如催眠藥物,防治感冒、腹瀉、止痛之類的藥物。若暈車船,還應帶上防暈藥。
特殊疾病的藥物一樣不能少。如果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哮喘、高血壓等慢性病,降壓藥、降糖藥物、擴充血管藥或者硝酸甘油等相關藥物要配備齊全,一旦犯病要及早用藥。並把自己的病況告訴同行者,以便互相關照。
乘火車人多擁擠,車廂容易汙濁,空氣不流通,坐汽車顛簸厲害,備感疲勞。所以您如果進行長途旅行,最好坐火車臥鋪或飛機,也可分段前往。
如果不打算跟團,到一個城市後要先選好住宿地點,訂好房間,以免遊景區結束後才慌忙尋找旅館,犯了旅遊的大忌。為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住宿條件不求豪華,但求舒適安靜,選2~4人間最好,便於照顧。不要圖省錢住潮濕、陰暗、擁擠的房間,以免影響睡眠,體力不支,或誘發疾病。
外出旅遊,您的必備藥品
暈海寧:上車、上船前服一片,在下車、下船後再服一片,可防止暈車暈船後產生的頭暈惡心感。
人丹:上車、上船後取2~4粒含於舌頭下,可緩解頭暈、胃腸不適。
眩暈停:這是一種新藥,療效極好,可每日服用3次,每次25~50毫克。
防治腹痛藥物:顛茄合劑或阿托品片,可防治胃腸痙攣、絞痛等,但如果您患有青光眼,一定要禁用此藥。
硝酸甘油片: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的老人應隨身攜帶此藥,當心絞痛發生時,要含上一片控製病情。
抗菌素:黃連素、穿心蓮、先鋒黴素等可以防止各種感染,包括腸道感染,如痢疾、腸炎等。
創可貼:防止外出造成的碰撞、擦傷等。具有止血、消炎、保護的作用。
風油精:可緩解局部疼痛。
旅行中的細節建議:
老人易疲勞且不易恢複,旅遊中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若感到體力不支,可休息幾天或中止旅行。在長時間步行遊覽時應隨時坐下小憩。
由於體溫調節功能較差,易受涼感冒,所以衣服要帶得夠,以便隨時增減。
行走出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敞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睡前要蓋好被毯,夜間風起雨來時要關好門窗。
您的胃腸功能減弱,水土不服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所以飲食應以清淡為宜,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少食油膩和辛辣生冷食物,最好少飲或不飲酒。
高山和深水最好不要輕易嚐試。因為您對自身平衡控製力差、行走常不穩,易摔跌、絆倒,如果您的體質較好,登高山最好有年輕人陪同。
在旅途中要重視腳的保健,如穿著柔軟合腳的鞋,晚上用熱水燙腳,並可自我按摩雙腿肌肉和腳心,這樣能使您在旅遊中,無論行走還是爬山,都會感到格外輕快。
操控您的生活的秘訣
人真正衰老的標誌是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控製。好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控製。
其實,操控老年生活的秘訣是要主動生活。有一個女導演拍過一部片子叫《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講的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在母親生命進入尾聲時想盡辦法要恢複她往日的健康。為此,她不惜讓母親進行近乎殘酷的鍛煉,母親為了女兒的孝心,便掙紮著配合治療,結果當母親離開人世時,女兒才從她的孝順行為中反省過來:她實際上親手毀了母親原本“主動”、“正常”的老年生活。
這裏“主動”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現代醫學的基本目標是恢複和治愈,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有一個最新的老年研究觀點是,要打破老年衰退的身體非要“恢複和治愈”的觀念。人老了,身體使用了這麼多年肯定會出問題,這時候,影響生存幸福的重要因素,是愛、是有意義的事情、是參與社會的程度,而不是身體的恢複程度。如果,您能把跑醫院的錢早一些用在自主性社會活動上,加入到更多的運動和娛樂活動中,得到的效果會比現在成群結隊地天天跑醫院強得多。
生命原本是一場遊戲,過程應該充滿趣味,如果在這場遊戲快要結束時,每天忙著找醫生看病,根本沒心思幹別的,這遊戲就真不好玩了。
建造您的心理家園
在本章,您將了解到:
老年人是否就是弱勢群體
如何處理孤獨的情緒
了解長壽老人的心理
如何適應退休後的生活
患上抑鬱症怎麼辦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