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培訓行業進入了市場細分階段。經曆了十幾年的混沌期,消費群本身的需求開始細分化,消費群對培訓公司的分類和品牌定位認知也開始清晰化。未來,培訓行業將不斷挖掘細分需求,進入細分市場階段。
其次,培訓行業將從單純的培訓升級到“培訓+培養”階段。消費群的消費行為越來越理性,其內心深處隱隱約約能感覺到精神類培訓隻是短期內激發內心激情、啟迪心靈,而個人思維和能力的提升還要經過實效的、係統的、較長時間的培養過程。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我們判斷,培訓行業將會出現一個“品類創新”的市場機會。這個品類創新,是在學院派“正規軍”商學院EMBA課程與草根派“民兵連”總裁班課程之間,將出現一個 “預備役部隊”的新品類。
這種“預備役部隊”與“草根培訓”相比,擁有“正規軍” 的諸多特征,更係統、更高端、更長久、更像學校;與“學院派”相比,則有“民兵連”的諸多優勢,即更實效、更接地氣、更靈活。
這種“預備役部隊”,就是行動成功“實效商學院領袖班”產品創新的方向。
產品精準定位:聚焦中國企業轉
型增長
既然“給你一個商學院”,不是目標客戶群的迫切需求,那麼,目標客戶群的“痛點”在哪?迫切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與行動成功的一些典型客戶深入溝通之後,再加上超限戰策劃機構本身長期服務於中國企業,熟知客戶的需求,因此,我們將“實效商學院領袖班”的目標消費群,定位為這樣一類人:正處在轉型升級求增長過程中的中國規模型企業。聚焦的是1億到5億元的規模型企業。
那麼,為什麼說1億到5億元的規模型企業,對“領袖班”會更有需求呢?那是因為:
第一,按企業發展規律,那些已然突破5個億規模的企業,往往已經實現了經營能力的質變,具備了某種核心能力。而1億到5億元的企業,則正代表著已經做到一定規模,但又沒有發生經營能力的質變,沒有跨過躋身大企業行列的門檻的那些企業。這種類型的企業,最迫切的期望,就是突破發展瓶頸,快速增長,實現經營的質變。
第二,就中國企業當下現狀而言,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正是那些1億到5億元的中型企業。這些企業戰略不清晰、管理混亂、缺乏人才培養機製、市場營銷無章法……導致出現業績下滑、盈利能力下降甚至虧損等諸多不利局麵。他們迫切需要找到發展出路,突破現有製約,完成轉型再增長。
第三,整個培訓行業,在滿足客戶轉型增長的產品提供方麵,還是一個空白。雖然培訓行業出現了“華商書院”、“智慧”、“弟子班”等高端課程,但是,這些課程要麼效果萬能,要麼空許承諾空頭支票傷人(“翻倍”),要麼以形式替代課程效果(“上山,萬人大課”),而課程內容則是“萬金油”的承諾,都沒有把產品本身的核心內容與企業當前轉型增長需求進行對焦。這就給行動成功“領袖班”在轉型增長的新領域,建立新的品類和品質標準,提供了可能。
所以,“實效商學院領袖班”,其目標客戶就是那些企業銷售規模在1億元以上,正在尋找增長出路的民營企業家。其產品定位就是:改變中國的十二堂轉型贏利增長課。
聚焦大單品
關於“領袖班”的大單品產品塑造,我們的意見是“產品為王,把產品做到極致”。為此,我們提出三個建議:
“課程設置強調係統、實效”:課程針對中國企業的思維模式、價值觀、機製、人才和文化等深層問題,去提供解決方案。我們與客戶一起開發出:大整合模式、大平台模式、大單品模式、大產業模式、大資本模式、大機製模式、大人才模式等12堂課。這些課,從橫向角度,形成一個有機的專業係統;從縱向的角度,強調“一米寬,一千米深”,切實做到了實效。
“整合實戰派師資力量”:師資,是決定課程質量的決定性力量。建議客戶從實戰、理論素養和洞察能力等幾個標準,整合大型民企高管、知名谘詢機構CEO來授課。為此,“領袖班”整合了李踐、順豐集團副總裁陳軍、超限戰策劃機構總經理沈誌勇、美國通用大中華區營銷副總裁許正、複星集團財務總監付小平等名師。
“設置客戶篩選門檻”:在客戶選擇上,不能客戶一給錢就能上“領袖班”,而是要對客戶實行嚴格的篩選。你給了錢,我還要審核你。我們的篩選條件很多,比如:銷售額在1億~5億元的企業家;確實碰到了成長瓶頸和轉型增長盲點……
塑造大單品靜銷力
“領袖班”傳播的目標,是以“領袖班”為突破口,樹立消費者心中對“行動成功”的全新認知,並通過高空傳播,提高消費者對“領袖班”課程的認知度,助力地麵銷售部隊,完成既定銷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