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老年人的膳食宜忌(1 / 2)

老年期的飲食結構

一般應包括五穀雜糧、豆類、魚類、蛋類、奶類、海產品類、蔬菜和水果等,要注意每日食物品種的搭配和花樣的更新,防止老年人因食品單調而偏食。在品種搭配時,既要保持各種營養素平衡和各營養素之間比例適宜,又要注意適合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使其易於消化吸收,形成適合老年人的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在我國的飲食傳統中有喜愛吃帶餡食品的習慣,據營養專家研究,老年人常吃帶餡的食品,如包子、餃子、餛飩等,既能增加營養,又有益於身體健康。帶餡食品是由多樣化食品(包括肉類、魚類、蝦類、豆類、蛋類、蔬菜及調味品等)組成的,既能防止食物品種單調,又提供了多種營養物質。帶餡食品都是經過精細加工的,既有利於消化吸收、增進食欲,又適合咀嚼功能弱的老人。帶餡食品中的蔬菜大多含有大量纖維素,有增加胃腸蠕動的作用,這對通便、降低血脂和血糖,防治動脈硬化及預防癌症都有益處。

老年期的營養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各種功能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由於老年人的生理變化特點,對於營養素的需求與成年期大不相同,因此必須供給符合老年人生理狀況的各種營養素。根據老年人的體質特點,在飲食方麵應遵循的原則是: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補鈣等。

熱量通常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要比青壯年低10%~15%,再加上老年人體力活動減少,所以能量消耗也少,因而熱量供應也要適當降低。65歲以上者總熱能供給應控製在1900~2400千卡。所以,老年人要保持身體健康結實,就不要攝入過多的熱能,以免其轉化成脂肪存於體內,過於肥胖者易患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這會影響人的壽命。

蛋白質

老年人要保持生命活力、延緩衰老,蛋白質的供給必須充足,尤其應注意食物的用量和消化吸收率。蛋白質營養狀況良好,還可以增強老年人抵禦疾病的能力。老年人應多吃一點動物性食品,如肉、蛋、乳及豆製品,其蛋白質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並且數量充足、比例合適、易於消化、適於老年人食用。按照我國飲食情況,老年人蛋白質的需求量一般為每千克體重1克,占飲食總熱量的12%~14%,如果食用量過多,會增加腎髒的負擔。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大米、麵粉、雜糧中的澱粉和食糖是常見的碳水化合物。老年人的飲食中不宜含過多的蔗糖,因為它會促使血脂含量增高,對老年人健康不利,而且蔗糖除供給熱量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若吃得過多,還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平衡。果糖對老年人最為適宜,因此,老年人應適當攝入含果糖較多的各種水果和蜂蜜。

脂肪

對老年人來說,攝入脂肪過多或過少都無益處,多則不易消化,對心血管、肝髒不利;少則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飲食分配。老年人每日脂肪攝入量應限製在總能量的20%~25%。應盡量給予含膽固醇較少而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物,多給予植物油和飽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魚、禽等。盡量減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蛋黃、動物腦、肝髒和魚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