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益陰補血,安心除煩。
【禁忌】實熱食積者不宜。不可與豬肉、瓜、莧菜同食。
(5)羊肝菠菜湯
【原料】羊肝50~100克,菠菜250克,鹽適量。
【製作】將羊肝切成片,菠菜洗淨切段。將鍋內水燒開,放少許鹽,然後放入羊肝和菠菜,肝熟後飲湯食肝及菜。
【功效】益血,補肝,明目。
3.飲料類進補食譜(1)阿膠黃酒飲
【原料】阿膠30克,黃酒、赤砂糖各適量。
【製作】把阿膠、黃酒放入鍋中,加水適量,隔水燉化後,調入赤砂糖。
【功效】養血補虛,安神益腎,固本扶元。
(2)桂圓紅棗飲
【原料】桂圓肉12克,紅棗12克,芡實15克,白糖適量。
【製作】把芡實入鍋,加水500毫升,置火上煮30分鍾後,加入桂圓、紅棗,再煮30分鍾,去渣,加入白糖,攪勻即可。當茶飲,宜常服。
【功效】和血養胃,補益中氣。
(3)紅參飲
【原料】紅參10克。
【製作】用刀片將紅參切成薄片,人杯用開水衝泡20分鍾,取水當茶喝;紅參可反複衝泡3次。每日或隔1~2日1劑,可常服。
【功效】清心養神,健腎補虧,舒肝和胃。
(4)冰糖黃精飲
【原料】黃精30克,冰糖50克。
【製作】將黃精用清水浸泡,再加冰糖,用小火煎l小時即成。
【功效】養胃,生津,通便。
(5)菊花鉤藤飲
【原料】白菊花10克,霜桑葉10克,鉤藤10克。
【製作】將白菊花、霜桑葉同人砂煲先煮,煮沸15分鍾後再入鉤藤,煮沸5~7分鍾即可。當茶飲用,每日1次,可分2~3次飲用。
【功效】和肝益氣,安神除煩。
【禁忌】如頭痛屬陰虛陽亢,證見頭暈痛、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健忘、舌紅苔薄、脈弦細者,不宜飲用。
(6)靈芝三七丹參酒
【原料】靈芝20克,三七5克,丹參5克,白酒500克。
【製作】將靈芝、三七、丹參洗淨切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
【禁忌】孕婦忌飲。
(7)仙茅酒
【原料】仙茅50克,白酒500克。
【製作】將仙茅洗淨,裝入紗袋內,紮緊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1星期即可。
【功效】溫腎壯陽。
【禁忌】仙茅為壯陽祛寒之峻品,故易傷陰,陰虛火旺者忌飲。
附:小雪民俗:熏臘肉
小雪過後也是加工臘肉的最佳時期。陝南秦巴山區人,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下足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的肉趁鮮用食鹽配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幹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幹。秦巴山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製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裏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市場上挑選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醃製,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熏好的臘肉,表裏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裏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柏枝熏製,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大雪進補食譜
大雪時節,降雪轉甚,正是:“地冷天寒,陰風刮刮;歲歲冬深,嚴霜遍撤”,此時人們的飲食起居,注意防寒保暖更為重要。順應大雪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1.萊肴類進補食譜(1)白蘿卜燉豬肉
【原料】白蘿卜500克,帶皮五花豬肉250克,醬油50克,白糖50克,蔥、薑、油、鹽、酒、味精適量。
【製作】肉洗淨,切成50毫米的方塊。蘿卜去皮切成50毫米的方塊,用開水燙一下,瀝幹。
鐵鍋內放油,油燒熱後,放入白糖、肉,不斷翻炒。待肉均勻上色後,放醬油、鹽、酒、蔥、薑和溫水,加蓋燒開後,改用小火燉煮,至肉熟,放味精出鍋裝碗。
【功效】和胃消積,清熱化痰。
【禁忌】不宜多食豬肉,以免膽固醇升高。
(2)芪蒸鵪鶉
【原料】黃芪20克,鵪鵓2隻,生薑、蔥、胡椒粉、食鹽、清湯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