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秋處露秋寒霜降(4)(1 / 3)

(3)海米熗竹筍 【原料】竹筍400克,海米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製作】竹筍洗淨,用刀背拍鬆,切成4厘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人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鹽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將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消痰,祛風托毒。

(4)西紅柿炒雞蛋

【原料】西紅柿300克,雞蛋3枚,精鹽、味精、白糖各適量。

【製作】西紅柿洗淨切片,雞蛋打入碗內攪勻。

油鍋燒熱,先將雞蛋炒熟,盛入碗內;炒鍋洗淨,燒熱放油,白糖入鍋融化,把西紅柿倒入鍋內翻炒2分鍾後,將雞蛋、鹽入鍋同炒3分鍾,放少許味精出鍋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養心安神。

(5)香菇冬瓜球

【原料】香菇、雞湯、澱粉各適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鹽、薑、味精、麻油各適量。

【製作】香菇水發、洗淨,冬瓜去皮洗淨,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待用,薑洗淨切絲。

鍋內放入適量植物油燒熱,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繼續煸炒數分鍾後,倒入適量雞湯煮開後,將冬瓜球下鍋燒至熟時,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功效】補益腸胃,生津除煩。

(6)地黃燜雞

【原料】母雞1隻(約1500克),生地50克,桂圓肉30克,大棗5枚,生薑15克,蔥15克,料酒100毫升,醬汕20毫升,渚油100克,菜油150克,雞湯2500毫升,水豆粉40克,飴糖30克。

【製作】雞殺去毛,剖腹去內髒,剁去腳爪。生薑、蔥洗淨,生薑切片,蔥切成長段。生地、桂圓肉、大棗洗淨裝入雞腹內。雞用薑片、蔥段、料酒、精鹽抹勻,醃30分鍾待用。鍋置火上,加入菜油,待油七成熱時,把雞下油鍋內炸成淺黃色,倒在漏勺內。雞體用紗布包好,鍋內再加入豬油,下入蔥段、薑片,翻炒幾下,加料酒、湯、鹽、飴糖、雞。雞湯用大火燒開,撇淨泡沫,倒入沙鍋內蓋上蓋,用小火煨至雞爛,揀出蔥、薑不用,加入味精調味,勾芡即成。

【功效】滋陰補養,益氣和血,強身健體。

【禁忌】脾虛有濕,腹滿便溏者慎服食用。

(7)苡仁燉豬蹄

【原料】薏苡仁200克,豬蹄2對,料酒、薑、蔥、鹽等調味品適量。

【製作】將豬蹄洗淨開邊,與苡仁同放入鍋內,加入少量水、料酒、薑、鹽等調味品,先用大火煮開後,改用文火慢煮2小時左右,豬蹄爛熟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去濕消腫。

【禁忌】脾虛便溏者少食或不食。2.湯羹類進補食譜(1)豬油蜜膏

【原料】豬油100克,蜂蜜100克。

【製作】將豬油、蜂蜜共放鍋內文火上熬沸,停火待冷,共拌勻即成豬油蜜膏。每日1劑。

【功效】清肺潤燥,止咳化痰。

【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溏瀉,食後腹脹者,不可食用。

(2)雪羹

【原料】海蜇30克,鮮荸薺15克。

【製作】將海蜇用溫水泡發,洗淨,切碎,備用。將鮮荸薺洗淨,去皮,把切碎的海蜇和荸薺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煮1小時,即可食。每日1~2劑。

【功效】補陰虛,生津液,潤肺髒。

【禁忌】感冒發熱,口苦口幹,尿黃,便秘者,不可服食。

(3)菠菜根粥

【原料】鮮菠菜根250克,淮山藥50克,雞內金10克,粳米50克。

【製作】菠菜根洗淨,切碎,同淮山藥,雞內金共煎30分鍾~40分鍾。然後加粳米煮粥食。每天早、晚各1劑。

【功效】增神,提力,生津和胃。

(4)紅棗花生粥

【原料l花生米15克,紅棗7枚,糯米60克。

【製作】花生、紅棗、糯米入砂鍋,加水煮粥。

【功效】健腎益氣,補中止血。

【禁忌】大便溏薄者勿食用。

(5)山藥豬肚粥

【原料】豬肚1隻,山藥60克,粳米60克,生薑、鹽適量。

【製作】以水煮豬肚至半熟,入山藥、生薑、粳米共煮,將熟,入鹽適量調味。

【功效】補益脾胃。

(6)三子養親湯

【原料】蘇子6克,自芥子6克,蘿卜子6克。

【製作】先將上三藥用小火藥炒3~5分鍾,後用幹淨的白紗布包好,用白線紮牢再打碎。然後將藥倒入瓦罐中,加冷水一小碗,小火煎10分鍾,約剩下半小碗藥汁時,濾出頭汁。再加水大半碗,約煎至半碗藥液時,濾出二汁,棄渣。每日2次,每次半小碗,飯後飲服。

【功效】降氣化痰,暢膈寬胸。

(7)玉竹瘦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