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六節氣氣候炎熱,適宜細菌滋生,人若正氣欠虧或勞倦過度而津傷氣耗,則抗禦外邪入侵的能力下降,病邪易乘虛而入,使人體發病。所以,夏季六節氣要進行飲食進補,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達到預防夏季多發病之目的。
1.預防暑症夏季因感受暑熱所致的種種熱性病,中醫稱之為暑症。症狀表現為身熱煩躁、氣喘氣短、頭昏頭痛、大汗淋漓,或全身汗閉、惡寒發熱,嚴重時會突然發生暈厥、抽搐及至昏迷不省人事。治療上對熱症者采取清利邪熱,傷津者則益氣生津。
飲食上充分利用粥、湯、羹的方式,配新鮮蔬菜瓜果原汁進行進補,可以達到防治之目的。
(1)綠豆粥
【原料】綠100克,粳米100克。
【製作】上料加水適量,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清暑,解毒,利濕。
(2)山藥粥
【原料】生山藥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上料加水(山藥先切成片狀)煮粥,至粥汁黏稠即成。
【功效】益脾,滋腎,補肺
(3)扁豆苡仁米粥
【原料】扁豆60克,苡仁米60克。
【製作】上料加水適量,用小火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胃,清暑熱,助消化。
(4)銀花粥
【原料】銀花30克,粳米50克。
【製作】取銀花加水煎煮後,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粥中稍煮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防止發生中暑,預防疔、癤等感染性皮膚病。
(5)瓜米燉鴨
【原料】冬瓜500克,米仁30克,鴨1隻。
【製作】將鴨去毛皮及內髒,洗淨切塊,冬瓜去皮切塊,與米仁同放鍋中,加適量水煮湯。
【功效】適用於中暑先兆及輕症者。
(6)山楂粥
【原料】生山楂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生山楂加水煮成濃汁,去山楂渣後加入快熟的粥中,繼續小火煮粥,煮熟後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瘀血,解暑氣。
2.預防菌痢夏季由於氣溫高,氣候潮濕,細菌繁殖旺盛。人們若吃了被細菌汙染了的食品就會得菌痢。人們得了這種病後,在飲食方麵要特別注意,並且應該禁食牛奶、雞蛋等較難消化的食品,可吃一點蛋糕、餅幹之類的食品。恢複期則可進食少油、少渣的軟飯菜,仍不宜食用多渣的蔬菜和水果。蔥、蒜等食物,具有抑菌、殺菌的作用;茶葉中的茶單寧鞣質,有凝固菌蛋白體的功用,醋具有殺滅痢疾杆菌的作用。因此,蔥、蒜、茶、醋等可作為夏季防止發生菌痢的常用食物,防治菌痢的飲食方案如下:
(1)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250克,粳米100克,紅糖少許。
【製作】取鮮馬齒莧洗淨搗爛擠汁,粳米加水煮沸至米粒開花,加入馬齒莧汁及紅糖少許,共煮至熟。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止泄。
(2)山楂木香茶
【原料】紅花15克,炒山楂25克,木香6克,食糖20克。
【製作】將茶葉、炒山楂、木香煎湯約500毫升,加入食糖(赤痢用白糖;白痢用紅糖;赤白痢用紅、白糖各半)攪勻即可。
【功效】理氣和中,消食止痢。
(3)烏梅胡椒茶
【原料】胡椒10粒,烏梅5個,茶葉5克。
【製作】共研細末,開水衝服。
【功效】虛寒性細菌性痢疾。
(4)大蒜糯米粥
【原料】紫皮大蒜30克,糯米100克。
【製作】先將大蒜去皮,入沸水中煮過撈出,加入淘洗幹淨的糯米煮粥,待粥快成時再將大蒜重新放回粥內共煮,即成。
【功效】溫補脾肺,殺菌止痢,適用於急性細菌性痢疾、虛寒痢疾等。
3.預防傷寒病傷寒病為夏季六常氣多發病,主要由傷寒杆菌引起,患者應及早治療。
下麵是每年的幾個飲食防治方案。
(1)加減三仁湯
【原料】北杏仁6~10克,紫蔻仁3~6克,米仁15~20克,川樸3~6克,淡竹葉10~12克,滑石15~30克,山梔子10~12克。
【製作】水煎服。
【功效】祛濕清熱,主治各型傷寒。
(2)新地榆湯
【原料】白花蛇舌草15克,地榆30克,穿心蓮30克,如意花草15克,一枝黃花9克。
【製作】水煎,4歲以下兒童,每日1劑,分3~4次服用;4~14歲,每日2劑,分3~4次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主治兒童腸傷寒。
(3)米仁冬瓜飲
【原料】米仁50克,冬瓜200~500克,蜂蜜適量。
【製作】上兩味煎湯,後加蜂蜜代茶飲,連用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