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夏滿芒夏暑相連(4)(3 / 3)

【功效】滋陰補肝,消渴安神。

【禁忌】便溏及腹瀉者慎用。

(3)青椒炒鴨塊

【原料】青椒150克,鴨脯肉200克,雞蛋1枚,黃酒、鹽、幹澱粉、鮮湯、味精、水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製作】鴨脯肉劈成2寸長、6分寬的薄片,用清水洗淨後淋幹;將雞蛋取清和幹澱粉、鹽攪勻與鴨片一起拌勻上漿;青椒去籽、去蒂洗淨後切片。

鍋燒熱後加油燒至四成熱,將鴨片下鍋,用勺劃散,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青椒,待鴨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鍋內留少許油,加入鹽、酒、鮮湯、燒至滾開後,再將鴨片、青椒倒入,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裝盤即成。

【功效】溫中健脾,利水消腫。

(4)芹菜豆腐

【原料】芹菜150克,豆腐1塊,食鹽、味精、香油冬少許。

【製作】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後用涼開水冷卻,控淨水待用。將芹菜和豆腐攪拌,加入食鹽、味精、香油攔攪勻即成。

【功效】平肝清熱,利濕解毒。清涼適口,夏令連菜。

(5)五采蜜珠果

【原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製作】蘋果、鴨梨、菠蘿洗淨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淨去皮,楊梅洗淨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6)醋椒魚

【原料】黃魚1條,香菜、蔥、薑、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製作】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薑洗淨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麵煎至見黃,撈出淋幹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7)西瓜雞丁湯

【原料】西瓜1個,雞肉適量。

【製作】西瓜去瓤,留完整瓜殼,雞肉切丁放入瓜殼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至雞肉熟。

【功效】中暑。

2.湯羹類進補食譜(1)本耳紅棗湯

【原料】黑木耳(幹)30克,紅棗30枚。

【製作】將上料分別加水浸泡使其發脹,洗淨後加水適量煮熟即可。

【功效】補血益氣。

(2)桂圓蓮子湯

【原料】桂圓肉(幹)15克,蓮子(幹)30克芡實30克,冰糖20克。

【製作】上料分別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用小火燉煮至熟,加冰糖溶解即可。

【功效】補血養血,寧心鍵脾。

(3)桂圓粥

【原料】桂圓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製作】將桂圓同粳米共人鍋中,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禁忌】喝桂圓粥忌飲酒、濃茶、咖啡等物。

(4)莧菜粥

【原料】莧菜(鮮)20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

【製作】取粳米加水適量,煮沸片刻後,加入洗淨切碎的莧菜煮成粥,食前加少許精鹽攪勻。

【功效】清熱止痢。

3.飲料類進補食譜(1)柿餅紅糖茶

【原料】柿餅、紅糖。

【製作】柿餅焙焦研成細末,每次10克,加紅糖15克

【功效】健脾養胃。

(2)桑菊薄竹飲

【原料】桑葉、菊花各5克,竹葉、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沸水衝泡10分鍾。

【製作】沸水衝泡10分鍾。

【功效】清熱解暑、消渴。

(3)鮮飲

【原料】鮮藕120克,白茅根(鮮)120克。

【製作】鱗藕切片、白茅根切段,加水適量煎煮,取其濾液。

【功效】有涼血止血、清熱化痰的作用,能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瀉火降逆。

(4)楊梅甜酒

【原料】鮮楊梅500克,白糖50克。

【製作】楊梅搗爛放入瓷罐中,自然發酵一周成酒。用紗布濾汁,即為12度楊梅甜酒。如甜度不夠可加適量白糖,再置鍋中煮沸,停火待冷裝瓶,密閉保存,陳久為良。夏季佐餐隨量飲用。

【功效】預防中暑,治療腹瀉。

附:莆田人習俗:過大暑

我國莆田人在大暑節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