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夏滿芒夏暑相連(4)(2 / 3)

【製作】將鱔魚剔去脊骨,斬去頭尾,洗淨,乎靛在砧板上用刀背虛刀排斬,然後批成菱角片,盛入碗內,加鹽拌捏,用紹酒5克浸漬,再加入濕澱粉40克、水25克,撒上麵粉輕輕拌勻。再將蒜頭拍碎斬末,放在碗中,加醬油、白糖、米醋、紹酒、濕澱粉,再加清水50克,調成芡汁待用。

將炒鍋置大火上,下生油燒至七成熱,將鱔魚片逐片迅速投入鍋內,炸至外皮結殼時,即用漏勺撈起;待油溫生至八成熱時,再將鱔片下鍋,炸至金黃鬆脆時撈出,盛人盤內。鍋內留底油25克,迅速將芡汁調勻倒入鍋中,用手勺推勻,淋上芝麻油,澆在鱔片上即可。

【功效】補虛損,益氣血,強筋骨,除風濕。

【禁忌】鱔肉性甘溫,故病屬內熱證或熱病初愈者不宜食用。

2.湯羹類進補食譜(1)荷葉茅根粥

【原料】鮮荷葉1個,白茅根30克,粳米一小撮,白糖適量。

【製作】先將自茅根洗淨,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用汁煮粥米至爛熟時,放入洗淨的鮮荷葉,略煮即成,食時放少許白糖調味。

【功效】清熱利濕,對痱子有效。

(2)冬瓜薏米湯

【原料】冬瓜250克,薏米50克,鹽少許。

【製作】將冬瓜與薏米一起水煎,加入少量鹽。食冬瓜、薏米,飲湯。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痱子的防治。

(3)馬齒莧綠豆湯

【原料】馬齒莧120克,綠豆30克。

【製作】煎湯服食,每日1次,連服3~4次。

【功效】清熱,解毒,止痢,用於濕熱痢。

(4)百合花生粥

【原料】百合15克,花生米15克,糯米30克。

【製作】花生米加水煮20分鍾,入糯米煮粥,煮沸後,入百合,再煮2~3分鍾即可。

【功效】補肺養陰、健脾寧嗽。

(5)生蘆根粥

【原料】鮮蘆根loo克(洗淨),竹茹15克,粳米60克,生薑1片。

【製作】鮮蘆根切斷,與竹茹加水共煎,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將熟時人生薑,略滾即可。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止嘔。

【禁忌】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者食用。

3.飲料類進補食譜(1)銀杞菊花茶

【原料】金銀花2克,白菊花3克,枸杞子4克,綠茶葉5克。

【製作】將前3味藥放進砂鍋中,加水約500毫升煮汁,出汁後衝泡茶葉飲用。

【功效】清涼明目解暑。

(2)薑蜜葡萄汁

【原料】綠茶5克,蜂蜜1湯匙,生薑汁20毫升,葡萄汁50毫升。

【製作】取綠茶衝沸水1杯浸泡後,除去茶葉,加入生薑汁,葡萄汁及蜂蜜各1湯匙,調勻即成。

【功效】除煩止渴,暖胃止瀉。

(3)生津飲

【原料】綠豆15克,青果(鮮)20枚,橙子(切)1隻,竹葉3克

【製作】上料分別加水煎煮後過濾,合並濾液,靜置讓其沉澱,取清液飲用。

【功效】滋養生津,清利胃熱。

大暑進補食譜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這酷熱難耐的時節,防暑降溫不容忽視然而此時天氣雖熱,但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氣所侵擾,甚至發病,所以除了適當吃些瓜果冷飲,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外,還應適當吃些狗肉、羊肉等屬於熱性的食物。大暑時節進補食譜如下。

1.萊肴類進補食譜(1)毛豆燜雙肉

【原料】毛豆300克,黃牛肉100克瘦豬肉100克,鮮菜心50克,黃酒8克,味精1克,精鹽4克,胡椒粉0.5克冰澱粉10克,薑末5克蔥花5克,豆油50克。

【製作】將毛豆洗淨;黃牛肉去筋洗淨,切成肉粒;瘦豬肉洗淨,切成粗粒;鮮菜心洗淨瀝幹水分。淨鍋置火上,下豆油燒至七成熱後放入豬肉、舉誨粒炒出香味,烹人黃酒,再炒幾下,加入毛豆粒、薑末,炒至變色,摻人鮮湯、胡椒粉,加蓋燜至毛豆熟爛,投入菜心、蔥花、精鹽,煮沸加入味精,用水澱粉勾歐,推轉均勻,出鍋即成。

【特點】酥爛鮮香。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生肌肉。

【禁忌】豬肉不宜過肥。必須烹調至豆熟肉爛。火熱之症者忌食。

(2)菠菜肝片

【原料】鮮豬肝250克,水發黑木耳25克,菠菜葉50克,紹酒10克,醋5克,食鹽、澱粉、醬油各適量,蔥絲、蒜片、薑粒各15克,湯50克,油適量。

【製作】將豬肝剔去筋洗淨,切片待用。然後將豬肝片加入適量濕澱粉和鹽少許,攪拌均勻,另把醬油、紹酒、鹽、醋、濕澱粉和湯兌成滋汁備用。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油,燒至七、八成熟,放入肝片滑透,用漏勺瀝去餘油,鍋內剩油50克,下入蒜片、薑粒略炒後,下肝片,同時將菠菜,木耳入鍋內翻炒幾下,倒入滋汁炒勻,下人蔥絲,起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