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氣與飲食常識(1)(3 / 3)

(2)處暑

處暑在每年陽曆8月23日或24日。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頤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全國各地也都有“處署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覡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這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回光返照。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

(3)白露

白露在每年陽曆9月7日或8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從這一天起,天氣已涼,空氣中的水氣每到夜晚常在樹木花草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鳥類也開始做過冬準備。同為白露節氣,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結,而南方有些地區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時分桂飄香”的說法。

(4)秋分

秋分在每年陽曆9月23日或24日。秋分這天,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候鳥,如大雁、燕子等都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

(5)寒露

寒露在每年陽曆10月8日或9日。寒露時節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此時氣溫更低,氣候從涼爽逐漸轉寒,早晚溫差更為明顯。

(6)霜降

霜降在每年陽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開始有白霜出現。~天中溫差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

5.冬季六節氣的氣候特征冬季從立冬之日起到立春之日至,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六節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蟲蜇冬伏,萬物閉藏,自然界充滿了寒凍之意。

(1)立冬

立冬在每年陽曆11月7日或8日。“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

(2)小雪

小雪在每年陽曆11月22日或23日。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其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這時的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此時我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我們到了禦寒保曖的季節。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

(3)大雪

大雪在每年陽曆12月7日或8日。“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表示從此開始降雪大起來。大雪節氣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後到來,此時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裏雪飄的迷人景觀。人們盼著在大雪節氣中看到“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可見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來年的吉祥與否。

(4)冬至

冬至在每年陽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逐漸長起來。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漸升,陰氣漸降。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也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氣最冷、地麵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說法。在我國長江流域更有“天雖寒,獨有臘梅來爭妍”的迷人景觀。

(5)小寒

小寒在陽曆1月5日或6日。寒是寒冷之意,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經開始。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冷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麵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按當時的情況延續至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