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韓晉點撥於昭秦(一)(1 / 2)

割完了麥子,又種上了穀子,鄉下人進入難得的伏歇期。於廣源把於昭楚送到六十裏以外的縣城讀中學。

學校的名稱是“正毅中學”。這是整個河陽縣最好的中學,學校裏不僅開設語文、數學課,而且還有自然、曆史、地理等科目,徐煥就是剛剛從這裏考入了北京大學。

於廣源的舅家就在縣衙後麵的那條街上住,舅和妗子是早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於廣源和他的幾個表兄弟一向走動得很好,於昭楚一進入正毅中學那天就去拜訪了於家的老親。

如今的河陽縣縣長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郭奉孝了,當年的郭奉孝在袁世凱死後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但是隨後就高興不起來了。

“亂世英雄起四方,你方唱罷我登場”,世道更加混亂不堪了。曾經在一年之內,河陽縣境內來過三茬隊伍,每一次隊伍來都打著平亂安民的旗號卻不知他們平的是哪門子亂、安的是哪方的民。三茬隊伍走的是同一個套路:來到之後,先讓縣長安排吃住,大吃大喝幾天後接到上峰命令開拔又讓縣長提供給養。

原本河陽縣一年隻征收兩次稅,即秋天的土地稅和夏天的車馬稅,而且車馬稅隻是偶爾征收,但是自從袁世凱死後,苛捐雜稅越來越多,弄得郭縣長筋疲力盡,河陽縣民怨沸騰。

郭奉孝一氣之下,在縣府案桌上寫下一首打油詩:人命不如鱉命強,土匪當爹賊當娘。而今大笑歸家去,不管裏短與家常。之後雇上一輛驢車拉著他和他的夫人揚長而去,對上峰連招呼也不打。

當驢車行進到城東門口時,無數的民眾攔住驢車,苦苦哀求郭縣長留任,怎奈他去意已決。

看看實在留不住了,幾個有德望的人站出來請郭縣長給河陽人留幾句喻世明言。郭奉孝苦笑道:“奉孝才鮮德薄,哪有勸人良言。”

然而眾人堅持讓他留話,郭奉孝無奈,取出紙墨,揮筆寫下四個大字:侍親如子。

眾人疑惑間,郭奉孝上了驢車,對著黑壓壓的送行人群拱手一揖,飄然而去。

郭奉孝的四字留言轟動了整個河陽,一直流傳到現在,而且人們越來越覺得這簡直就是至聖名言啊!“侍親如子”看似罵人之語,實則警世名言啊!試想如果人們侍候自己的父母如同侍候自己的兒子一樣上心,這世界將是多麼和諧!

……

於昭秦告別了塾師張茂才先生,一心一意地幫助父親經營著家業。

對於層出不窮的苛捐雜稅,鳳鳴鎮人生活日堅。

其實整個鳳鳴鎮能稱得上地主的不過三四戶,其餘的大多數人家是中等鄉民,一點土地也沒有、淪落給別人當覓漢為生的少而又少,貧富情況呈紡錘狀——這是最為安定的一種分布狀況。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許多地主人家本來田地不少,但是後代繁衍茂盛,幾代傳下來,分到每個人名下的土地就很少了,因而也就成了中產階級。就拿於廣源家來說,到於廣源這一輩時已經是五代單傳,所以他的祖上辛辛苦苦置下的田地沒有被瓜分,逐世積攢,到於廣源手裏時已經有三十大畝了,稱得上一個小地主了;但是如果不是於繼祖在省城做買賣發家,三十畝地沒有變化的話,分到昭秦、昭楚、昭湘名下時,每人也不過十大畝地,充其量是個中農。

河南的商芝村就不同了,全村九成土地都在以商玉齋商老爺為首的地主手裏,全村九成多人家是地主的佃戶,中產階級少而又少,貧富人家分布情況呈錐子狀——這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幾乎每年都有商芝人踏上闖關東謀生的路程。十幾年前的那次大旱使得走投無路的貧苦百姓鋌而走險搶了商家的一處糧莊,結果被商府的家丁開槍打傷三個貧民,這次的響槍使得商玉齋和商芝人之間有了難以彌合的鴻溝。

鳳鳴鎮的地主們都遵守著一個協議:地租收二成半,頂多到三成,災荒年頭可以少繳甚至不繳。鳳鳴鎮的地主們並不隻是把土地租給別人耕種,多多少少留一些土地自己親曆稼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