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九年前孟憲仁弟兄三個分家後,憲仁的繼母李老太太始終和憲仁住在一起,分家後憲仁曾經和母親提出要給他的兩個兄弟一些家產,老太太卻死活不同意,她對憲仁說:“就你那兩個兄弟,給他座金山也不夠他禍害的!”
真是知子莫如母,憲義和憲禮弟兄兩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把自己名下的田地變賣淨盡,幾乎要到了沿街乞討的地步。而孟憲仁在這十年裏,把自己的家業擴大了十幾倍,其原因除了他勤儉持家、經營有方之外,還與他發了一筆橫財有關。
在龍吟河和鳳鳴鎮之間、官道以東有一塊空閑地,空閑地約有十幾畝,原來是人家的房基地。
說起這塊地來卻有一個傳奇般的故事。
明洪武年間,在河陽東邊的落霞縣縣曾經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富翁,大富翁姓王,人稱“王百萬”。王家在元朝時曾經主管海右一省的鹽業,其家之富可想而知。改朝換代之後,王百萬見風使舵地拿出五十萬兩銀子上繳國庫,朝廷馬上給予了嘉獎:王氏子弟五人入太學讀書。王百萬一時心花怒放。
人一高興不定會有什麼興致,一年夏天,他就心血來潮帶幾個隨從乘舟逆流而上,來到河陽鳳鳴鎮境內。
舟到鳳鳴一段,王百萬忽然感覺到河北岸隱隱有祥雲籠罩。他立即棄舟上岸,站在河堤上往北觀看,看到龍吟河以北的一塊地方——將軍墳以北——隱隱有仙氣籠罩。
王百萬心中忽然一動:若在此安家居住必能財源滾滾子孫茂盛。
也是有錢指使的,王百萬回家之後立即操作這件事,他先高價買下這塊地皮,然後雇人采集鳳鳴山石頭把房基打夯壓實——石子厚度約有三尺!因為需要的青磚太多,運輸又極為不便,王百萬決定自己燒製,於是又買地建窯開始燒磚。當主要的房屋打起盤子來之後,一件災禍不期而至:有人告他謀反!原因是他選的這塊宅基地有帝王之氣,非反而何?!
這本是無稽之談,然而洪武皇帝就信了,其實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這哪裏是洪武皇帝相信王百萬會謀反,不過是眼饞他的財富而已!隨即王家被抄,全家老少解往京城,好好的一個大家族頃刻樹倒猢猻散,朝廷最後給王百萬定的是謀逆大罪,王百萬被腰斬,同時滅三族!
傳說王百萬的兩個小妾因為回娘家而幸免於難,這兩個小妾都有孕在身,後來一個生了男孩,一個生了女孩,不過她們兩個最終隱姓埋名,一生不敢出頭露麵。還有一個更為離奇的傳說:因為朝廷有人,王百萬提前知道災禍將至,把自己最值錢的珍寶裝入一個大石匣,把石匣深埋在龍吟河底——你朱元璋不是眼饞我的財寶嗎?絕不能叫你如願!
據說這個石匣至今還沉睡在龍吟河底,傳說隻有生育十個兒子的人才有資格擁有這個寶匣,而至今龍吟河兩岸沒有一戶人家生育十個兒子。傳說有一年一個老太太帶著十個兒子來到龍吟河畔,十個兒子一登上河堤就看見石匣靜靜地躺在河底,他們大喜,立即潛入水底拿出大繩子綁住石匣,然後齊心協力往上拉,就在石匣剛剛露出水麵的那一霎那,老太太興奮地大聲喊道:“他姐夫,使勁拉啊!”話剛說完,繩子“叭”一聲斷了,石匣立即無影無蹤了!原來老太太隻有九個兒子,為了得到寶匣,她讓閨女女婿來湊數!
華夏兒女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曾經留下了數不盡的傳奇故事,盡管許多故事的起源帶有濃濃的血腥味,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其血腥味逐漸淡泊,最後隻剩下仿佛美麗的部分讓人世世代代口耳相傳、津津樂道。
孟憲仁自從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了王百萬的故事,對其中的大部分他隻是當作笑話看,但是他確信曆史上確有王百萬這麼個人物,因為王百萬的房屋遺址至今還在那裏成為無主的土地;王百萬燒製青磚的遺址——一百畝窪地——現在於廣源名下。
和兩個兄弟分家後,孟憲仁勤勤懇懇操持著這個大家庭,地裏活忙時就下地幹活,有空的時候就趕上馬車——憲義、憲禮的馬車都賣給了他——去給人拉腳。有一年拉腳時走到王集縣境內的一個不大的村子裏,適逢暴雨,他來到一戶人家的門樓下避雨。
這戶人家很好客,尤其是當知道憲仁是鳳鳴鎮人時極力邀請憲仁進家裏喝水。閑聊時,主人告訴憲仁:他姓“正”,祖上姓王,洪武年間因為在鳳鳴鎮蓋房被滅三族。他的一席話更使得孟憲仁相信了流傳了多年的王百萬的傳說。戶主人告訴他自從他出生以來就改姓“正”了,取王心亂的意思。
憲仁臨走的時候,戶主人似乎隨便問了他一句:鳳鳴鎮的王家遺址還在嗎?
孟憲仁此時好像心有所動,告訴他說早就讓人翻成了良田了。戶主人直喊“可惜”,他告訴孟憲仁:他們老家有在房子下麵埋銀子的風俗,一般來說都在房子的四個角上埋銀子討吉利。孟憲仁心中不禁一陣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