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比起32年前黨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這個命題時,要深刻得多。黨的文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總道路和具體道路構成的。總道路就是十八大報告第二部分所概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體道路包括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農業現代化道路、城鎮化發展道路、政治發展道路、文化發展道路和反腐倡廉道路等。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在黨的文獻中第一次提出並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無疑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的深化和拓展。
二是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新概括和新闡釋。《決定》指出這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且在闡釋這個總目標時,用一個“前提”、一個“貫徹”、五個“體係”、兩個“三位一體”、四個“環節”和一個“目標”(簡稱:115241)對其豐富內涵作了概括。
一個“前提”,就是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這是政治方向;一個“貫徹”,就是要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是行動指南;五個“體係”,就是指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這是重點任務;兩個“三位一體”,就是指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基本原則;四個“環節”, 就是指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基本要求;一個“目標”,就是指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重要目標。《決定》還論述了為實現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做到五個“堅持”,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決定》在黨的文獻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並對總目標的內涵作了全麵闡釋。這個總目標是貫穿《決定》精神的一條主線,既明確了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既有總攬全局的意義,又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基本路徑。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論述,體現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與實踐上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要創新。
三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新論述和新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1年宣布:我國己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的重要成果;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雖然隻有一字之別,但內涵有很大不的不同。也就是說前者內涵要比後者大大擴展了。
法律體係一般是指法律條文和法規的總和,可以理解為是靜態的法製。具體地說,到2012年底,我國已製定了包括現行憲法在內的有效法律242部,行政法規721部,地方性法規9200部。而法治是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等幾大方麵在內的動態的法治係統。《決定》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包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等這幾方麵重要內容。
我們認為,以上這3個方麵是《決定》的重要理論創新,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增添了新的內涵。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提出,是實現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在全麵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有利於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麵,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用很大篇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的重點任務,即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和加強和改進黨領導等作了係統部署。這些無疑也是重要的創新。
《決定》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定了我國兩個一百年的未來發展目標,並形象地把它概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因此,民族複興中國夢是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政治宣言,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是團結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一麵精神旗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曆史擔當和使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