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中全會三大理論創新亮點(1 / 3)

四中全會三大理論創新亮點

特別策劃

作者:嚴書翰

【摘要】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在黨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決定》是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總綱,《決定》在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方麵有一係列重要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增添了新的內涵。《決定》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麵深化改革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依法治國 理論 創新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重大意義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維度來把握和定位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重大意義。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的維度來理解和定位,可以說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是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總綱。之所以這麼說,主要依據有三。

一是從黨的全會曆史上看,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執政以來第一次以研究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並通過這方麵《決定》的黨的全會。我們僅對1978年以來的數字進行統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召開37次全會(不包括一中和七中全會)所通過的《決定》可以歸納為4類。最多的是經濟建設和改革類文件,其次是黨的建設類文件,再次是文化建設類文件。而通過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文件僅此一份。由於我們黨是執政黨,正是從這個意義說,《決定》在黨和國家的曆史尤其是黨的全會曆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二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推進我國依法治國作了全方位的論述。包括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大任務和法治體係等都作了充分而深刻的論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方麵有一係列重要創新。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以及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係等方麵論述,都有重要的創新,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增添了新的內涵。

三是在總結以往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對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作了全方位的部署。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係列新思路、新舉措。尤其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等作出全麵部署,回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指明了今後法治建設的路徑。

所謂總綱,就是既指出根本方向,又有鮮明指向;既總攬全局,又有重要部署。正因為《決定》適應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麵深化改革的需要,指明了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前進方向,在總結依法治國實踐和經驗基礎上實現了一係列重要理論創新,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做出了全方位部署。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總綱、《中國共產黨黨章》的總綱一樣,我們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是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總綱。因此,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就四中全會的決定起草情況向全會作說明》中指出的那樣,要全麵理解和正確對待全會決定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深刻領會有關改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自覺支持改革、擁護改革。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重要理論創新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適應我國發展處在新的曆史起點的時代背景,把握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麵”的邏輯聯係,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體現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反映我國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回應人民群眾迫切期待。因此,《決定》在理論上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上有一係列重要創新。

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新論述和新認識。《決定》第一次在我們黨的文獻中提出並論述了這個問題,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深化和拓展了。

《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的根本製度基礎,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製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麵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的製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決定》指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持和拓展。我們隻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才能實現全麵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明確的信號,指明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