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極少嘌呤食品:(各期都可食用)
①穀類食物:精白米、富強粉、玉米、精白麵包、饅頭、麵條、通心粉、蘇打餅幹。
②蔬菜類:包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青菜、甘藍、萵苣、刀豆、南瓜、西葫蘆、番茄、蘿卜、厚皮菜、蕪青甘藍、山芋、土豆、泡菜、鹹菜、甘藍菜、龍眼卷心菜。
③各種水果及幹果類,糖及糖果,各種飲料包括汽水、茶、巧克力、咖啡、可可等。
④各種蛋類、各類油脂、洋菜凍、果醬。
⑤乳製品:鮮奶、煉乳、奶酪、酸奶、麥乳精。
(2)低嘌呤食品:(發作期不宜食用)最高達75毫克/100克食物,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麥片、青魚、鯡魚、鮭魚、鰣魚、金槍魚、白魚、龍蝦、蟹、牡蠣、麥麩、豆腐幹等。
(3)高嘌呤食品:(靜止期可偶爾少量食用)最高達75~100毫克/100克食物,扁豆、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鯪魚、鯖魚、貝殼類水產、熏火腿、豬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雞湯、鴨、鵝、鴿子、鵪鶉、野雞、兔肉、羊肉、鹿肉、肉湯、肝髒、火雞、河鰻、黃鱔、蘆筍、花生、腰果、啤酒等。
(4)特高嘌呤食品:(任何時候都不宜食用)最高達150~1000毫克/1000克食物,胰髒、鳳尾魚、沙丁魚、魚籽、牛肝、牛腎、腦子、肉汁、鹵肉、香腸、火腿、龍蝦、魚肝、瘦肉幹、香菇等。
2.多飲水,每日2000~3000毫升。
3.不飲酒。
4.肥胖者減肥,故適當限製食量。
(二)雙足是好發部位,予以特別保護
(1)勿創傷。鞋子適合,勿使磨破皮膚;
(2)老年人無論白天與晚上都應穿長褲與襪子,勿使足受冷;
(3)每天晚上都用熱水洗足,暖和足部,促進循環;
(4)晚上睡眠時雙足勿受涼,夏天空調勿使室溫過低。
七、預防與保健
(1)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做到飲食有度,不暴飲暴食,避免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嚴格戒酒,多喝堿性飲料。
(2)要多飲水以助尿酸排出。
(3)適當運動,避免疲勞和外傷;防止肥胖。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寒冷潮濕、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
(5)不宜使用抑製尿酸排出的藥物,如氫氯噻嗪、呋噻米等。
(6)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血尿酸,並積極防治合並症;了解血尿酸、尿pH正常值,掌握藥物應用及不良反應情況。
(7)學習痛風的知識,對痛風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家屬也要對該病有所了解,以協助和督促患者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接受定期隨訪和定期複查血尿酸。
(8)繼發性痛風的預防主要是積極治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慢性腎病等原發病。
第六節垂體瘤多為良性腫瘤
一、簡介
是一組從腺垂體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發生的腫瘤。垂體瘤90%為良性腺瘤,少數為增生,極少數為癌。多數為單個,呈球形或卵圓形,表麵光滑有完整包膜。有資料表明:人群發病率已由十萬分之一上升為十萬分之七至十萬分之十。
二、表現
1.激素分泌異常症候群①泌乳素型垂體瘤:男的表現為性欲下降,女的表現為月經不調甚至閉經,溢乳(出奶水)。②生長激素型垂體瘤:主要表現為巨人症,麵容改變,手足粗大,血糖升高。③ACTH型垂體瘤:主要表現為肥胖、滿月臉、多毛、紫紋。
④無激素型腺瘤:不分泌激素,腫瘤增大引起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頭痛等。⑤其他還有FSH、LH、TSH型垂體瘤,很少見。
2.腫瘤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的症候群頭痛,呈持續性頭痛;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變;其他壓迫症候群。
三、診斷依據
出現臨床症狀後,主要依靠CT、磁共振掃描(MR)及內分泌激素檢查。CT或磁共振掃描可以初步明確有無垂體瘤,腫瘤大小,對周圍血管神經有無侵犯。內分泌激素檢查可以明確屬於哪一種病理類型的腫瘤。
四、治療
(一)西醫治療
治療原則
手術切除、放射治療與藥物治療。治療方案的選擇必須視腫瘤的性質、大小、周圍組織受壓及侵蝕情況與垂體功能、全身病情等具體條件而定。
方法選擇
1.手術治療:優點為“立竿見影”,術後即應大致知道切除和剩餘比例,術後殘留部分可以進行伽瑪刀治療。手術並發症也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