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內分泌係統疾病(4)(3 / 3)

痛風治療原則與目的是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防止複發;糾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對腎髒損害。①合理的飲食控製。②充足的水分攝入。

③規律生活製度。④適當的體育活動。⑤有效的藥物治療。⑥定期的健康檢查。

用藥原則

1.急性發作期秋水仙堿和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如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等;在上述藥物無效或不能使用時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降血尿酸製劑在急性發作期暫緩使用,待急性炎症完全控製後方可使用。

2.高尿酸血症期苯溴馬隆(痛風利仙或立加利仙)、丙磺舒,適用於血尿酸高,腎功能正常,尿酸不高者(<600毫克/日)。同時注意多飲水,堿化尿液,不與利尿藥、水楊酸合用。別嘌醇適用於血尿酸高,尿酸排泄多(>;600毫克/日),已有結石,痛風腎病,腎功能受損患者。

3.間歇期和慢性期防止痛風急性發作,溶解痛風石,維持血尿酸水平在正常範圍。秋水仙堿防痛風急性發作,多於排尿酸治療前2周使用。有高尿酸血症者,酌情選用排尿酸藥或抑製尿酸合成藥。

(二)中醫治療

痛風是屬於中醫“痹證”“白虎曆節風”的範圍,而過多的尿酸則是一種不該有的“痰濁”“濕濁”,是以中醫認為原發性痛風的主因在於先天性的脾腎功能失調:

脾的運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濁內生;腎分清泌濁的功能失調,則濕濁排泄量少緩慢,以致痰濁內生。

濕熱痹阻型

【症見】關節灼熱疼痛,皮膚紅腫,局部腫脹變形,屈伸不利,可伴發熱惡風,口渴煩躁,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宣痹止痛。

【方藥】用清熱濁湯加味:防己、蠶沙、梔子、薏苡仁、連翹、赤小豆、土茯苓、地龍、忍冬藤各10克,車前子15克,上肢痛加秦艽、桑枝,下肢痛加牛膝、威靈仙等。

痰濕阻滯型

【症見】關節腫脹,甚則關節周圍漫腫,局部酸麻疼痛,或見“塊瘰”硬結不紅,伴有肢體困重、目眩、麵浮足腫、胸脘痞悶,舌胖苔白膩,脈緩或弦滑。

【治法】化痰除濕、舒筋通絡。

【方藥】用桃紅飲加味: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地龍、白芥子、威靈仙、烏梢蛇各10克,穿山甲6克,全蠍3克。

肝腎虧損型

【症見】臨床表現:久痹不愈,反複發作,或呈遊走性疼痛,或呈酸楚重著;甚則關節變形,活動不利,痹著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氣短自汗,麵色無華,舌淡少苔,脈細或細弱。

【治法】補益肝腎,舒筋通絡。

【方藥】用金匱腎氣丸加味:熟地黃、淮山藥、棗皮、茯苓、澤瀉、菟絲子、牛膝、附片、土茯苓各10克,肉桂粉3克。

五、飲食療法

(一)濕熱痹阻型

1.蒼術薏苡仁粥

原料:蒼術(米泔浸炒)12克,川牛膝15克,薏苡仁90克,生石膏24克。

烹製方法:將全部用料洗淨,放進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成粥,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隨量食用。

2.秦艽煲瘦肉

原料:秦艽30克,豬瘦肉50克。

烹製方法:將豬瘦肉洗淨、切塊,與洗淨的藥材共入煲內,加適量水,文火煲至肉爛,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喝湯食肉,隨量服食。

3.九香蟲炒肉絲

原料:九香蟲20克,鮮嫩絲瓜250克。

調烹製方法:將九香蟲洗淨,絲瓜刮去青皮、切塊。起油鍋,下九香蟲、絲瓜炒熟,調味即可。

食用方法:隨量食用。

4.雞血藤木瓜豆芽湯

原料:雞血藤20克,木瓜10克,黃豆芽250克,油、鹽少許。

烹製方法:將雞血藤、木瓜洗淨,同放入沙鍋內,煎汁去渣。放入黃豆芽、豬油同煮湯,熟後再加食鹽。

食用方法:隨量食用。

5.豆腐兔肉紫菜湯

原料:嫩豆腐250克,兔肉50克,紫菜30克,植物油、精鹽、黃酒、澱粉各適量。

烹製方法:將嫩豆腐切塊,兔肉洗淨、切片,加油、鹽、黃酒、澱粉拌勻。紫菜撕成小片洗淨。鍋內倒入清水1大碗,先下豆腐、食鹽,燒沸後倒入兔肉片,煮片刻,放大蔥花、紫菜,稍沸一下,拌勻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服食,連用10日為1個療程。

6.桑枝雞

原料:老桑枝60克,綠豆30克,雞肉250克。

烹飪方法:將雞剖開、取腸雜、洗淨;桑枝洗淨、切成段,同綠豆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清燉至肉爛。以鹽、薑等調味,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飲湯食肉,量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