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內分泌係統疾病(2)(2 / 3)

中成藥:黃芪湯、增液湯、玉液湯、生脈散、六味地黃湯、降糖甲片、降糖合劑、自擬益氣養陰湯。

氣陰兩虛兼瘀型

【症見】三多症狀不明顯,口幹,乏力,心悸氣短,眩暈耳鳴,腰膝酸軟,肢體麻痛,視物模糊,胸悶胸痛,或兼雙下肢微腫,或兼中風偏癱,血液流變學異常,甲皺微循環異常,血小板聚集增強,舌體胖,舌質暗或紫暗有瘀斑,舌腹靜脈紫暗怒張,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方藥】益氣養陰活血湯。

黃精30克,生黃芪30克,太子參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黃20克,玄參30克,丹參30克,當歸10克,桃仁10克,葛根15克,花粉30克,枳實10克,生大黃6~10克。

陰陽兩虛型

【症見】腰膝酸軟,氣短乏力,口幹飲水不多,畏寒肢冷,顏麵或下肢水腫,食欲減退,大便溏瀉或泄瀉便秘交替出現,小便渾濁如膏,麵色蒼黃晦暗,耳輪幹枯,齒搖發脫,陽痿,舌淡暗,苔白而幹,脈沉細無力。

【治法】育陰溫陽、補腎活血。

【方藥】金匱腎氣丸合水陸二仙丹加減。

熟地黃15克,山藥15克,山茱萸12克,澤瀉15克,豬茯苓各15克,芡實15克,金櫻子15克,桂枝6克,附片8克,丹參30克,葛根15克。

中成藥: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湯、二仙湯、秘元煎。

五、飲食療法

1.冬瓜100克,鮮番薯葉50克,同切碎加水燉熟服,每日1劑;或幹番薯藤適量用水煎服。

2.山藥60克,豬胰1具,幹地黃30克。用瓦鍋加適量清水煮豬胰,再入山藥和幹地黃同煎。飲湯吃肉,佐膳亦可,連續用。

3.黃芪30克,山藥60克(研粉)。先將黃芪煮汁300毫升,加入山藥粉攪拌成粥。每日服1~2次。

4.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加水適量,文火燉爛熟後,加鹽調味,飲湯食肉,每日1次。

5.豬胰1具,加薏苡仁50克或黃芪100克,水煎服食,每日1劑,連用10日。

6.大田螺10-20個,養於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黃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燉熟,飲湯,每日1次。

7.豬肝1具洗淨,蔥白數莖,豆豉25克。先煮豬肝至爛,入蔥、豉調味,再取出豬肝切片。空腹漸次食之,渴即飲湯。

8.海參、豬胰、雞蛋各1個。先將海參泡發切片與豬胰同燉,熟爛後將雞蛋去殼放入,加醬油調味,每日服1次。

9.蘑菇培養液具有降血糖作用,故常以蘑菇為菜或煮汁飲服,對改善糖尿病症狀有利。

10.枸杞子15克,豬肝適量。將豬肝切片與枸杞子一起用文火燉成豬肝湯,飲湯食肝。每日2次。

11.小米粉25克,麥麩50克,加適量鹽、蔥花、香油、五香粉,用水和勻,做成小餅,烙熟食之。

12.綠豆250克,加水適量,煮爛熟頻飲。綠豆性寒,具有良好的延緩血糖升高作用,並可延緩糖類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水平。

13.南瓜1000克切塊,加水適量,煮湯熟後隨飯飲用。南瓜富含維生素,是一種高纖維食品,能降低糖尿患者的血糖,並能增加飽腹感。

14.苦瓜250克,洗淨切塊,燒、炒時加食油、醬油、食鹽適量,隨飯食用。苦瓜性味甘、苦,既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又能降低血糖。

15.活鯽魚500克,去腸雜洗淨,再將綠茶10克塞魚腹內,置盤中上鍋蒸熟,不加鹽食用,每日1次。治糖尿病煩渴、多飲。

16.大蘿卜5個,煮熟搗取汁,用粳米150克,同水共煮粥食用。

六、生活調理

糖尿病是一個令人頭痛的病,不知你是否知道,自我保健和食物療法比藥物治療更重要。當你剛剛得病不久,你完全可以不用藥物;當你病情嚴重時,就必須藥物自療一起抓了。

第一、任何疾病包括糖尿病,鍛煉是第一重要的,但量不能太大。特別是在夏季,更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鍛煉最好在戶外進行,吸收更多的氧。這裏想提醒大家的是:鍛煉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則會勞而無功的。

第二、你要學會心情舒暢,心胸開闊,天天心平氣和,不要斤斤計較。這樣有利於防止血糖升高。

第三、不吸煙,少喝酒。滴酒不沾是最好的。日常喝些白開水,不要喝飲料。

第四、在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多吃些粗糧。一定要注意每日的熱量攝入量不能超過人體需要量。對含糖量多的食物絕對不能吃。水果最好隻吃含糖量在4%以下的如:橙子、西瓜、杏、草莓、菠蘿、檸檬、李子、西紅柿、黃瓜等,而且每日的攝入量不要超過400克。含糖量在10%以上的不能吃,它們是蘋果、柑橘、香蕉、水蜜桃、石榴、荔枝、梨、龍眼等。吃水果最好在進食後約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