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預防與保健
1.未病先預防情誌因素在甲亢的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濟生方.癭瘤論治》說:“癭瘤者,多由喜怒不節,憂思過度而成斯疾焉。”所以,預防甲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應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其次合理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樣是重要的預防措施;同時起居有規律,勿枉作勞;扶助脾胃,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都很重要。
2.即病防傳變防病於未然,是最理想的預防。但若甲亢已發生,則應早期確診,早期治療,以防止本病的傳變,即防止病情發展加重和並發症的發生。《素問.玉機真藏論篇》雲:“五髒相通,移皆有次,五髒有病,則各傳其所勝。”因而,要根據甲亢並發症發生的規律,采取預防性措施,防止並發症的發生,控製疾病的轉變。
3.愈後防複發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形象的比喻病後機體尚有一個待恢複的狀態。津液耗傷有一個恢複的過程此時若不慎重,原有的病情有可能遷延和複發。因此,初愈階段,藥物、飲食、精神、藥膳等要綜合調理,並要定期檢查,認真監控,是病後防止複發的重要措施。
老年養生長壽歌
四十猶未老,
憂傷早衰惡;
前歲二毛生,
今年一齒落;
形骸日損耗,
心事同蕭索;
夜寢與朝飧,
其間味亦薄。
同歲崔舍人,
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與貌,
衰盛隨憂樂。
畏老老轉迫,
憂病病彌薄;
不畏複不憂,
是除老病藥。
——唐·白居易
第二節糖尿病是富貴病
一、簡介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由於各種因素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以及水、電解質的代謝紊亂。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發達國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達5%~10%,我國的患病率已達3%。
二、表現
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或體力下降。但相當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之初並無糖尿病症狀,通過查血糖才知道已得了糖尿病。
三、診斷依據
1.有糖尿病症狀,空腹血糖兩次超過或等於7.8mmol/L。
2.有糖尿病症狀,1天內任何時候血糖超過或等於11.1mmol/L。
3.疑有糖尿病者,應做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服糖後2小時血糖超過或等於11.1mmol/L。
四、治療
(一)西醫治療
治療原則:①糖尿病的教育與心理治療;②糖尿病飲食治療;③運動治療;④糖尿病的藥物治療;⑤糖尿病的病情監測。
用藥選擇:降糖藥物大致可分為四大類,磺脲類包括格列齊特(達美康)、美吡噠、格列奎酮(糖適平)、D860、格列本脲等,雙胍類(二甲雙胍),葡萄糖苷酶抑製藥如阿卡波糖(拜糖平)及胰島素。二甲雙胍適用於肥胖型糖尿病,用量250~500毫克,每日3次。磺脲類種類較多,均有刺激體內胰島素分泌作用,以格列齊特為例,每次80~160毫克,每日2次。阿卡波糖以降低餐後血糖為主,用量250毫克,每日3次。現主張有條件的話,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胰島素。
(二)中醫治療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的範疇,現代中醫學將糖尿病稱為消渴病。因情誌、房勞、厚味、嗜酒等因素,引起的以肺、脾、腎等髒腑為主的髒腑功能失調,以陰虛火旺,水穀精微吸收輸布代謝失常為其患病機製。
陰虛熱盛型
【症見】煩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大便幹結,尿色渾黃,舌紅少津,苔黃而燥,脈滑數。
【治法】滋陰清熱。
【方藥】增液湯合白虎湯合消渴方加減。
生地黃30克,元參30克,麥冬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葛根15克,花粉30克,黃連10克,枳實10克。
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
氣陰兩虛型
【症見】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等不明顯,口咽幹燥,神疲乏力,氣短,腰膝酸軟,大便幹結,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暈耳鳴,或肢體麻痛,或視物模糊,舌體胖或有齒印,舌苔白,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生脈散合增液湯加味。
生黃芪15克,黃精15克,太子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黃15克,玄參15克,葛根15克,花粉15克,山藥15克,山茱萸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