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情誌因素可促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發作
一、簡介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俗稱“大脖子病”,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功能增強,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或因甲狀腺激素(T3、T4)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導致的機體神經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心血管係統等多係統的一係列高代謝症候群以及高興奮症狀和眼部症狀。甲亢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甲亢最為常見,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繼發性甲亢較少見,由結節性甲狀腺腫轉變而來。甲亢發病率高達1%,20~40歲人群易患,男女比例為1:6。
二、表現
多食易饑、體重減輕、怕熱多汗、疲倦乏力、心悸、容易激動、失眠多夢、甲狀腺腫大、突眼、煩躁、失眠;女性患者會出現月經紊亂、不孕等。
三、診斷依據
1.具有甲亢典型症狀及體征患者。
2.甲狀腺攝131I率升高(3小時>;25%;24小時>;45%),高峰值提前(3小時的攝131I率為24小時的80%以上),T3抑製試驗陰性(不能抑製)。
3.血清總甲狀腺素(TT4),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遊離甲狀腺素(FT4)、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升高。血清促甲狀腺素(TSH)水平降低,且對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興奮試驗無反應。
4.免疫學檢查:甲狀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微粒體抗體(TMAb)的陽性率和滴度可升高,甲狀腺刺激性抗體(T3Ab)陽性。
四、治療
(一)西醫治療
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心理和對症支持治療。
2.甲亢治療抗甲狀腺藥物、手術、放射性131I治療。
3.甲亢的特殊問題治療甲亢危象、甲亢心、妊娠期甲亢等的治療。
方法選擇
①手術治療,即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時而有甲亢複發和永久甲減發生,要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②放射131I治療,簡單方便,治愈率高,但也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
③藥物治療。常用甲巰咪唑(他巴唑)、丙硫氧嘧啶等,服藥時間長,停藥之後病情容易反複。
(二)中醫治療
中醫將本病歸於“癭瘤”範疇,其發病原因首先在於患者身體陰虧,腎陰不足,水(腎)不涵木(肝),肝陰失斂。在此基礎上,複遭情誌失調,精神內傷所致。
情誌抑鬱,肝失疏泄,使機體氣機不暢而形成氣滯。
氣機鬱滯,不能輸布津液,凝聚成痰,壅滯經絡,結於項下而成癭。
氣鬱痰結型
【症見】頸前結塊腫大,彌漫對稱,腫塊光滑、柔軟,性急易怒,胸悶脅痛,怕熱汗出,頸部憋脹,吞咽不爽,喉間有痰;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或弦數有力。
【治法】理氣舒鬱、化痰散結。
【方藥】方選四海舒鬱丸加減。
青木香10克,海蛤粉10克,陳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烏賊骨30克,黃藥子5~10克,香附15克,枳殼10克,鬱金10克。
胸悶、發憋較甚者加厚樸10克,瓜蔞仁10~15克;癭腫疼痛者加山慈菇5~10克,紅芽大戟1.5~3克(散劑每次1克);便溏者加山藥3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咽喉不適、聲音嘶啞者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幹10克。
氣陰兩虛型
【症見】頸前輕度腫大或不腫大,神疲乏力,口幹咽燥,氣促多汗,心悸少寐,麵色萎黃,腰膝酸軟,便溏納差,下肢水腫,指舌顫動;舌質紅,苔少,脈沉細數而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滌痰散結。
【方藥】以牡蠣散合生脈飲加減。
黃芪30克,人參(太子參)5克,白術10克,生地黃20克,白芍15克,何首烏30克,麥冬10克,柏子仁10克,桑椹20克,生牡蠣30克,夏枯草10克,瓜蔞仁12克,川芎10克,玄參30克,黃藥子5~10克。
便溏納差者加山藥30克,扁豆30克,砂仁10克;汗多者加浮小麥30克,麻黃根10克;指舌顫動明顯者加生石決明30克,鉤藤10克;眼球突出、視物不清者加青葙子10克,草決明30克。
陽亢風動型
【症見】心悸而煩,發熱多汗,性急易怒,口幹不欲飲,消穀善饑,形體消瘦,頭暈目眩,指舌顫動,頸前腫大,目突如脫;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數而有力。
【治法】滋陰潛陽,熄風豁痰。
【方藥】方選珍珠丸加減。
珍珠母3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熟地黃24克,白芍30克,天冬10克,懷牛膝12克,水牛角15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10克,知母10克,海浮石15克,茯苓30克,柏子仁10克,酸棗仁30克,沉香末15克(衝服),草決明30克,海藻30克,黃藥子5~10克,莪術10克,陳皮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