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栗子燉雞:雞腿4隻,栗子30個,小白菜2棵,調料適量。先將雞肉切成大塊,用生抽3匙、酒1匙拌勻,醃約30分鍾,然後瀝幹水,用滾油炸至微焦黃色。栗子燴熟去殼、除衣,然後用3匙精煉油起鍋,爆香蔥、薑,倒入炸雞肉、栗子,炒合,加水1杯半、生抽1匙、蠔油1匙、酒1匙、糖1匙調和之,煮約10分鍾,以開水溶栗粉勾芡。製成後放置碟中備用。佐餐食用。具有強腰健足的功效,適用於脾腎兩虛,腰足酸軟者宜用。
(21)芋艿糕:糯米粉350克,粳米粉150克,芋艿500克,熟豬油、白糖各適量。糯米粉與粳米粉混勻,加糖、水攪成厚糊。芋艿煮熟去皮切丁,拌入糊內。盛器內塗上一層豬油,將芋艿糊放入,上籠蒸20~25分鍾。當點心食。具有軟堅散結、化痰的功效,適用於風痰流竄入絡、中風半身不遂者。
(22)芹菜燉豆腐:芹菜20克,豆腐30克,精鹽適量。將芹菜洗淨切碎,與豆腐一起燉熟,加精鹽、味精、麻油等調味。作菜食,每日1次,連服1個月。具有清熱化痰,平肝息風的功效,風陽上越所致眩暈目赤,中風痰涎多者宜用。
(23)冬瓜粥:新鮮連皮冬瓜60~120克,粳米適量。先將冬瓜洗淨,切成小塊,同粳米一起煮為稀粥。每日早晚各1碗,連用15日。具有健脾利水、除濕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水腫、濕痰內盛、氣短無力者。中風痰涎多者宜服用。
(24)菠菜麻油拌芹菜:菠菜250克,嫩芹菜250克,麻油6克。
將芹菜去根、葉,洗淨切段,菠菜洗淨切長段,分別入沸水中燙3分鍾撈出,共放入盆中加拌麻油及調料。佐餐,每日1劑。具有平肝潛陽、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可預防中風及治療老年性便秘等症。
(25)胡蘿卜粥:胡蘿卜200克,大米100克。胡蘿卜切丁與大米共熬粥。每日服1劑。具有健脾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缺乏以及痰濕內阻諸疾。中風患者宜長服。
(26)雞汁粥:母雞1隻,粳米100克。將雞剖洗幹淨,以原汁雞湯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粥稠即可。溫熱服食,每日早晚各1劑。具有益氣健脾補血的功效,適用於各種病後虛羸之症。中風後偏枯,肢體痿弱者尤宜久服。
友情鏈接:藥茶如何治中風
藥茶療法中,許多處方都有茶葉,是名副其實的藥茶。
但也有不用茶葉的,隻是指其服法如飲茶一般,這裏重點談的是前者。據科學分析,已知茶葉中含有3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人體需要的有蛋白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還含有咖啡因、茶多酚、脂多糖等藥效成分,可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故有提神生津等功效,再配以有效之藥味,非常適宜於預防中風與中風病後的康複調養。茶與咖啡應該說都有提神作用,但咖啡有導致動脈硬化之弊,而飲茶則能抑製動脈硬化。動物實驗證實,服龍井茶的家兔血清中膽固醇低,膽固醇與磷脂的比值也比不服龍井茶的兔子低。
哪些藥茶方可以調治中風
(1)夏枯草茶:夏枯草30克,綠茶2克。先將夏枯草煎湯至沸,將綠茶放入瓷杯中,然後把煎沸之夏枯草湯衝入,加蓋泡5~10分鍾。
當茶飲,常服。每日換2次茶葉。具有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病、高脂血症、中風先兆及後遺症,其眩暈耳鳴者尤宜。
(2)菊花茶:白滁菊(或杭白菊)3克,綠茶2克(或單用菊花亦可)。將菊花、綠茶置於杯中,開水泡服。代茶飲用,夏日宜多飲。
具有清肝息風明目的功效,適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高血壓病、中風先兆及中風後遺症者宜服用;胃寒便泄者忌用,冬季不宜用。
(3)黃瓜藤茶:黃瓜藤60克,綠茶2克。用水煎煮。服湯代茶,每日1劑,分次服用,連用數日。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適用於中風痰熱內壅,胸悶不暢。
(4)蜜茶:綠茶1克,蜂蜜25克。用開水適量衝泡綠茶、蜂蜜,調勻,泡5分鍾即可。頻頻飲服,每日2劑。具有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暑熱傷氣,老年或中風後便秘不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