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的飲食治療原則是什麼
中風患者的飲食原則應依據其發病機製來確定,因中風患者多係痰濁內蒙、氣血瘀滯而起,每多神誌昏迷、四肢不利、語言謇澀之症,故食物之味、形以及進食方式都應注意。
(1)中風每多肥胖之人,肥人多痰,而痰易蒙閉清陽,阻塞經脈,是中風重要的發病因素。因而中風患者宜節製飲食,防止肥胖。
忌食肥甘厚味,以免助濕生痰;多吃清淡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富含植物蛋白的豆類製品等。預防中風亦應注意飲食清淡,恣食肥甘厚味之人易得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糖尿病,這些往往是中風發病的誘導因素。
(2)中西醫都認為,飲食過鹹有損健康,特別是使氣血瘀滯,經脈脆硬。《內經》早就提出:“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中風亦為血病之一,故不宜多食鹹。又指出:“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這更為清楚地表明,多食鹹者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環不暢,易形成血栓而致中風,或使血溢脈外致使神誌昏迷,風中髒腑。故有中風先兆者或中風後均應限製精鹽,適量攝入,保持淡味,每日鹽量一般以3~4克為宜。
(3)重症昏迷者,應以鼻飼流質飲食為主。有內熱者,可適當加菜汁、菜湯或綠豆湯等清涼飲料。有濕熱痰濁者,可用薏苡仁、赤小豆等煮湯,加糖適量鼻飼,以清熱化濕。
(4)急性期過後,患者肢體痿廢,氣血雙虧,可適量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如豬、鴨的瘦肉及雞蛋,但不宜食用牛、羊、海鮮等食品。
(5)中風患者不宜吸煙、飲酒。急性期尚應忌食一切刺激性飲食,如濃茶、濃咖啡、辣椒、胡椒麵以及韭、蒜等。
中風患者常用的食物有哪些
(1)黃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黃豆是一種健身防病佳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素有“植物肉”的美稱。據測定,每100克黃豆中含有蛋白質39克,比雞蛋高兩倍半,含脂肪17克、糖30克、維生素A320毫克,含微量元素鈣320毫克、磷590毫克、鐵6毫克,而這些元素對增進人的身體健康大有好處。黃豆中含有一種特殊的元素“氮”。氮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劑,具有利尿作用,且能分解體內多餘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有利於中風的預防與康複治療。
(2)黑米:黑米古稱粳穀奴,曆代都作為奉獻皇家之貢品。經科學分析測定,黑米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硒、鐵、鉬、鋅等微量元素,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營養十分豐富。據《本草綱目》記載,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功效。長期食用可治療頭暈、目眩、貧血、白發及腰腿酸軟等症,對中風患者說來,黑米是一種理想的保健佳品。
(3)玉米:目前,世界上許多地方已把玉米列為保健長壽食品,其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糖、磷、鐵、鈣、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等。玉米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膽固醇吸收的抑製劑,有利於人體內脂肪和膽固醇的正常新陳代謝,可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腦梗死及血液循環障礙。
常服還有降血壓與降低血糖的作用,而這兩者都是引發中風的重要病因。
(4)綠豆:綠豆是清補佳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曆來深受人們的喜愛。綠豆也是一味傳統的中藥,不僅曆史悠久,而且驗方很多。
綠豆內服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消渴,止瀉痢等功效。研究表明,綠豆還含有一種包含球蛋白的多糖,具有降血壓與降血脂的作用,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及腦血管意外患者經常吃些綠豆食品有輔助療效。
(5)魚類:我國流傳著“吃魚可使頭腦聰明”的說法,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吃魚健腦是因為魚體內有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DHA。其化學名稱為二十二碳六烯酸,這是大腦營養必不可少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而其他食物中則幾乎不含DHA。經研究表明,DHA不僅改善大腦功能,提高學習記憶能力,而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防止血栓形成,減少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6)海帶:海帶可入藥,是多種疾病甚至絕症的克星。海帶中含有的“藻氨酸”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海帶還有清除血脂、健腦補血的功效,因而常服海帶對中風病的康複具有一定療效。
(7)牛奶:牛奶是人們熟悉的營養品,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與蛋白質、脂肪,特別是牛奶中的鈣與蛋白質是結合在一起的,兩者極易被人體吸收,喝牛奶可以延緩衰老、預防疾病、增強體質,是價廉物美的佳品。中風患者由於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狀,往往會影響進食,而喝牛奶卻是比較方便的一種食品,特別適用於中風患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