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自我調養(6)(1 / 2)

首先,應穩定患者的思想情緒,建立良好的康複環境。對患者悲觀絕望等心理障礙,家屬應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經常與他們交談,主動幫助他們洗臉、喂飯、洗澡、處理大小便等。事事處處關心他們,不應有不耐煩的表現,不要說傷情感的話,使他們感到心情舒暢,不孤獨,有繼續生活的勇氣。同時,還應保持家庭環境的安靜、整潔,采光照明充足,裝修布置合理,營造一個清靜舒適的生活環境,這樣有助於穩定情緒,促進心理康複。

其次,要積極進行心理疏導,注意發揮藥物效應。醫師和家庭應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工作。例如腦出血患者神誌清醒後,即可告訴患者,其腦子裏出了點血,經過治療已好多了,待出血吸收後病就會好的。這種病多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引起,所以,不要急躁,要安心養病,按時服藥,不要屏氣用力,隻要好好地配合治療,病就會慢慢好起來的。通過心理疏導,多數患者都會麵對現實,看到希望,爭取好的結局,加速康複。另外,在病程的不同階段,患者還會出現疼痛及其他不適,適時地給予藥物治療,發揮藥物的生物效應,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也會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其三,鼓勵患者加強功能鍛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中風後遺症患者由於肢體功能障礙和心理功能障礙,其社會適應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因此,對中風後遺症患者進行心理康複治療時,還應幫助患者恢複社會適應能力,鼓勵他們下床活動進行鍛煉,盡量生活自理。對患者在康複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同時還應鼓勵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學習活動、家務勞動、休閑娛樂活動和社會活動,增加其對生活的樂趣,分散他們的不良情緒,為重返工作崗位、重返社會做好準備。

中風後遺症患者如何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中風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變化外,還有因腦功能損傷而產生的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它直接影響患者的整個恢複過程。

疾病初期,患者常有僥幸心理,對自己的疾病抱有否定態度。一旦肯定自己所患疾病後,患者立即感到失望甚至絕望。此時醫護人員應使患者麵對現實,承認本身疾病的後果,使患者設法從失望中解脫出來,轉而與醫師配合。這一過程越短,患者進行恢複的時間也就越快。治療者在情感上給予支持同情,分擔患者的憂慮和痛苦,可以幫助患者戰勝病痛,樹立信心。但也不能無原則地遷就,無休止地安慰。應一邊給予積極地治療,一邊幫助其進行一些基本生活的訓練。使其訓練由被動逐漸過渡到主動,使患者逐漸脫離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的過程。練習用患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較大和較小的物件,如皮球、筷子、筆、紙等,用梳子自己梳頭、刷牙,學會單手穿衣服,並逐漸用患手協助扣扣子。當患者康複到一定程度時,可適當地選擇一些有意義的家務勞動讓患者獨立完成。一方麵可加強患者肢體、思維的恢複,在活動中也會產生新的刺激恢複語言;另一方麵患者會感到獨立性,有助於整體全麵康複。例如,用患手拾起掉在地上的短襪,用雙手穿上它,用雙手提穿褲子,用雙手係鞋帶,雙手拿抹布擦桌子以及雙手拿菜刀切菜。總之,隻要能用雙手做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單手做。

如有條件可以養花、鳥、魚,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生活起居規律化,但要避免過勞。這樣,可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對中風後遺症患者如何進行心理護理

中風患者由於生理、社會、經濟等多種因素,可以產生很多心理變化。作為家屬應了解到患者的心理變化,協助醫護人員做好心理護理,可促進患者早日康複。首先,家屬應對患者熱情關心,常與患者交談,態度和藹,熱情地給其洗臉、喂飯、洗澡、處理大小便、翻身等,在這些過程中不能有任何不耐煩的情緒流露,不說任何傷感情的話,使患者不感到孤獨。同時,要鼓勵患者與醫師配合,並指出隻要積極配合治療,效果一定會好的。安靜臥床休息對於出血性中風患者更為重要,不能急躁,大便不能用力。對於家庭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應做好安排,解除患者的後顧之憂,使其能安心治病養病。對於恢複期患者,要鼓勵其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做好患者言語、肌力的康複治療,幫助其重新建立病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內容,鼓勵其參加適當的休閑娛樂活動,增加對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