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理開導:是心理療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本法是用語言對患者進行說服、解釋、鼓勵、安慰、勸告、指導、幫助和保證。但必須先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個性特征、心理矛盾,然後對症進行說理與開導才能成功。語言不僅能治病,而且也能致病。因語言不當而使疾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者亦非罕見。解釋是說理開導的基礎,是向患者講明疾病的前因後果,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水平,端正對疾病的態度,解除顧慮,樹立信心。鼓勵和安慰是在患者遭受不幸,心理受到挫傷,情緒低落,悲觀彷徨,喪失信心之時需要的療法,以期喚起信心,振作精神,鼓舞勇氣,調動各種因素與疾病抗爭。
(2)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通過交談及關心患者,獲得其信任。
主動向患者介紹其所患疾病的知識,幫助其建立恢複健康的信念,鼓勵患者加強與親友、病友及醫護人員的社交往來,條件許可時鼓勵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幫助患者進行角色轉換:發病初期要促使患者適應患者角色,接受其已患腦梗死這一客觀現實。在功能康複過程中,要勸導患者保持足夠的耐心,戒除急躁情緒。在肢體的功能獲得部分康複時,應及時鼓勵患者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動作、姿勢,如獨立行走等,逐步擺脫依靠他人照顧的心理依賴。
(4)幫助患者進行情緒調節:①給患者創造能表達情緒的環境。
例如,讓原是體育迷的患者觀看體育比賽,使之從體育比賽中獲得愉悅的感覺;讓愛好音樂的患者聽聽音樂,使之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或邀請患者的摯友來探視,與患者交流暢談;或誘導患者給好友或親人寫一封信(手寫或口述)。②體驗積極的自我感覺。誘導患者在上述良性環境中去體驗積極的感覺,如幸福、快樂、生活的豐富多彩等。③教會患者正確應對消極情緒,使患者了解腦梗死發生、發展、康複的過程,使其明了隻要積極耐心地配合治療,病情就一定可以獲得好轉,從而在這一過程中減輕其焦慮與不安情緒。反複向患者介紹以往康複成功的病例,從而使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反複教育患者進行自我縱向對比,在對比中總結自己肢體或語言功能的進步。勸導患者不要對自己的肢體功能進行悲觀失望的“向前看”式預測。
(5)誘導患者尋找心理寄托:心理寄托就是生活的目的性,有了目的就有了穩定感。有的患者因肢體和語言功能的喪失已不適宜從事原來的工作,患者此時除了對疾病的恐懼和不安之外,還會產生生活目標的缺失,這時應幫助患者尋找到新的心理寄托。例如,可發揮患者在某一方麵的特長,開發其在某一領域的潛在才能。
友情鏈接:中風後能否過性生活
絕大多數中風患者出現性欲減退或不敢過性生活,尤以女性更明顯;一部分患者雖有性生活要求,但害怕性生活使疾病複發或加重。中風患者性欲減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體力降低或肢體偏癱引起的性交不便也是一個方麵。
通過對心髒病患者的性生活觀察,發現性交時的平均心率是117次/分;改變體位或被動地動作時,不會出現心率和血壓的變化。因此,中風後患者有性欲者可消除心理恐懼,采取合適體位過性生活。對性欲減退的患者應與配偶共同探討,必要時到專科門診找醫師谘詢,以達到雙方性生活的協調一致。特別是年紀較輕的患者更應注意這一點,以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對老年患者來說,性交並不是性生活的主要形式。因此可以采取擁抱、撫摸、敘談、傾聽等方式,這種性情感的交流在老年中往往是主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