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患病以後,正常心理的穩定狀態被打破,導致心理對外界的敏感性增強。尤其是在了解到患病後可能導致終生殘疾,難以恢複正常工作,最多見的反應是焦慮,易於激動,常為一些事情發火、暴怒。
也有人變得抑鬱,產生消極和失望情緒,失去與功能殘缺作鬥爭的信心。也有人表現為完全依賴別人的照顧,退化到兒童心理防衛。把一切事物及與自己有關的人都看作是為其利益而存在的,過去他常考慮別人的需要,現在一切都要為了自己。患病前有興趣的事物現在不感興趣,並且常隻對為他發生的並有利於他的事感興趣。
康複期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急性期患者不同,在急性狀態下的結局常常不是恢複就是死亡。然而康複期患者所麵臨的是殘疾,包括肢體上的殘疾和髒器功能上的殘疾。這種殘疾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久存在的。當一個正常人受到疾病的打擊,尤其是致殘後,心理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這種心理變化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加以適當地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疾病恢複有很大幫助,而不良的刺激會使患者的康複過程受到阻礙。
良好的周圍環境,自身的積極配合會使患者早日康複。作為醫護人員及患者的親人都要了解一些患病後人的心態變化,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關心患者,對患者表示極大的同情和深刻的理解,使患者能把內心隱藏的秘密、希望和要求都如實地反映出來,為以後進一步治療打下基礎。了解到患者的真實想法後,不僅僅是聽患者的敘說與宣泄,而是在恰當的時候抓住要害,與患者麵對麵地交談,讓患者認識和放棄不合理的信念,矯正對問題的片麵看法,改變其消極的情緒,逐漸建立起合理的信念。幫助患者徹底擺脫不合理的信念,從不良的情緒中解放出來,麵對困難和挫折,要善於使用合理的思維,善於用理性戰勝非理性。要讓患者麵對現實,自強不息,看到希望,爭取最好的結局。這些會大大加快肢體的功能恢複,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心理因素不僅對肢體的功能恢複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對疾病的加重與減輕也起到很大作用。正處於恢複期的中風患者很可能由於情緒上的打擊,使病情複發或原有的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於中風患者說來,除了肢體及其他生活能力的康複外,即使在完全恢複了肢體及其他功能以後,也要注意心理因素的長期調和,使患者處於一種良好的生活環境中。人們要對患者關心、親切,社會各方麵要給中風後遺症患者提供方便,使他們處處覺得安全、平等、舒暢。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對於患者的康複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中風患者如何進行心理調治
精神因素是中風的主要誘因之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特別是腦出血患者,多於情緒激動時發病。臨床上,恢複期的患者因精神因素而導致病情加重者也比較常見。所以,心理治療對中風患者的康複及防止病情惡化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神誌清醒的中風患者,往往恐懼絕望,煩躁焦慮,缺乏戰勝疾病的信心,或者易於猜疑動怒。這就要求患者家屬密切配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急躁,不厭煩,精心對患者進行治療及照顧其日常生活,同時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鼓勵他們參加娛樂活動,增加其對生活的樂趣,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分散他們對疾病的不良情緒和注意力,積極配合治療,以促其疾病早日康複。
(1)說理開導法:是指借助多種非藥物的方法,控製、改善或調整患者的精神情感狀態,從而治愈、緩解或控製疾病,使患者的心理趨於康複。通過交談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誌障礙所在,用淺顯易懂的道理說服患者,解釋病情,使之發泄心中鬱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質,從而積極主動地加以自我調節,控製情誌,主動解除消極的心理狀態,使不良的心理得以糾正。由於此類療法多運用語言進行疏導,故又常稱為語言疏導法。此法多適用於較為通情達理的心身疾病患者,而對昏蒙多疑者,可能反而增加其憂慮。語言和詞彙是心理治療最為有力的工具,語言是對大腦皮質產生影響,並通過大腦皮質作用於軀體的強有力的刺激信息。所以,醫師在進行勸說開導時,應掌握語言的技巧,設法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針對不同性格、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疏導方法,其目的是爭取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疑慮較重、多猶豫者,由於疑慮和困惑導致心身疾病,而又因困惑、多疑,心緒不能自拔,常常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以致病情加重。若能采取針對性措施,解除其疑慮,消除精神負擔,破疑釋誤,常可從根本上治愈其病症。對於此類患者既可采用語言開導為主,又可適當借助其他一些手段(如針刺、點穴、音樂以及暗示性藥物治療等)。如由於外界條件所限,患者過分壓抑、膽怯、內向而願望不遂,積日成疾者,常可采用順從患者的某些願望,滿足其一定的要求,以改善其不良的情感狀態,糾正心身異常,從而使心身疾患獲愈。從古今驗案來看,醫家們常用此法及時滿足患者某些合理的意願,但對於某些不合理或者客觀條件尚不允許的意願,應進行疏導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