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是損害肝的第一殺手。由飲酒而引發的脂肪肝稱為酒精性脂肪肝,75%~95%的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內經過一係列的生化過程,最終轉化為三酰甘油。長期大量飲酒必然會有大量的三酰甘油堆積在肝中,逐漸形成脂肪肝。同時,酒精對肝細胞的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肝內脂肪沉積而造成脂肪肝。飲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嚴重。男性每天飲80毫升(女性每天飲40毫升)50度的白酒,連續5年以上,就有發生脂肪肝的危險,每天飲酒40~80亳升,是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危險界限,超過此界限,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
營養不良也會引發脂肪肝。一些很瘦的人也患有脂肪肝,這種脂肪肝屬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這是由於長期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不能滿足機體需求,影響了脫輔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致使脂蛋白生成不足。與此同時,糖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儲存脂肪動員增加,大量遊離脂肪釋放到血液中,超過脂蛋白的轉運能力而沉積於肝內,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慢性腸道疾病、長期厭食、節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綜合征及胃腸旁路手術等原因,會發生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發脂肪肝。糖尿病由於胰島素不足,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為了補充能量,體內遊離脂肪酸顯著增加,這些脂肪酸不能被完全使用,於是使肝的脂肪合成亢進,從而引起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發病率為40%~50%,且多為中度以上,肥胖與慢性酒精性肝損害均易並發糖尿病。
藥物性肝損害引發脂肪肝。很多藥物與脂肪肝有關,如四環素、乙酰水楊酸、糖皮質類固醇、合成雌性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腫瘤藥及降脂藥等。它們抑製脂肪酸的氧化,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礙,減少脂蛋白從肝內的釋放,從而使脂肪在肝內積聚。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孿生兄弟。尤其以高三酰甘油血症最為顯著。絕大多數人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此外,某些工業毒物,如黃磷、砷、鉛、銅、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導致脂肪肝。
除此之外,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精神萎靡、生活懶散以及有肥胖相關疾病家族史等都是脂肪肝患病誘因。
二、脂肪肝的日常保養
1.首先應祛除病因,如戒酒,維持理想體重,調節飲食,堅持適度鍛煉;維持正常血脂、血糖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糾正不良生活行為。並進行必要的輔助治療。保肝、祛脂、抗纖維化。
2.食療治療脂肪肝,效果穩定又可長久飲服。很多食物都能起到排脂、降脂作用,或有效抑製膽固醇吸收。
(1)燕麥:含極豐富的亞油酸和豐富的皂苷素,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
(2)玉米:含豐富的鈣、硒、卵磷脂、維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3)海帶:含豐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膽汁中的膽固醇;食物纖維褐藻酸,可以抑製膽固醇的吸收,促進其排泄。
(4)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減少血中膽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5)紅薯:能中和體內因過多食用肉食和蛋類所產生的過度的酸,保持人體酸堿平衡。紅薯含有較多的纖維素,能吸收胃腸中較多的水分,潤滑消化道,起通便作用,並可將腸道內過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體外,起到降脂作用。
(6)蘋果:含有豐富的鉀,可維持正常的血壓。因富含果膠、纖維素和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每天吃2個蘋果,堅持1個月,大多數人中的“壞膽固醇”(對心血管有害)會降低,對心血管有益的“好膽固醇”水平則會升高。
(7)胡蘿卜:富含果膠酸鈣,與膽汁酸發生化學反應後從大便中排出,從而促使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降低。
(8)杏仁:膽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多吃杏仁,可以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並保持心髒健康的目的。
(9)牛奶:含較多的鈣質,能抑製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也可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10)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多吃可以提高肝的解毒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