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危險因素的幹預。目前公認為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煙(現吸煙≥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除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外,其他危險因素都可以預防和治療。其中,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煙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冠心病病變始於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要合理,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體育鍛煉,預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超重和肥胖者更應主動減少熱量攝入,並增加運動量。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視危險因素幹預外,還要積極控製好血壓、血糖和血脂。要大力宣傳戒煙,特別是要阻止兒童成為新一代煙民。隻要我們從現在做起,人人強化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必將能夠控製危害人類的第一殺手,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髒。
至於保養血管的細節,請見上篇。
第二節肺的保養
肺是人體獲得氧氣排出廢氣的器官,與心髒一樣一刻不停地“辛勤工作”著。而且肺直接與外界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接觸,容易因此受損。因而,無聲無息辛勤工作的肺需要您的特意關照。
這也是您延年益壽的關鍵之一。
肺有四“季”,對肺的保養應順應四時,隨“季”應變。
一、春季的保養
春季氣候多變,冷熱不定,忽冷忽熱,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各種病原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空中飄浮著煙塵、真菌、花粉、蟎塵等多種顆粒,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支氣管炎等。另外,春天也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如哮喘、鼻炎等。中醫認為“肺”嬌嫩,為華蓋之髒,春令是“肺”的“多事之時”。因此,在春季要注意“春捂秋凍”,脫減衣被不要太快,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居室要保持通風,多參加郊外踏青,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進行深呼吸和主動咳嗽,達到“洗肺”的效果。
增進體質。同時,選食具有補益肺腎的中藥如黨參、黃芪、黃精、山藥、百合等,可泡茶,可燉湯,製成藥粥等。也可選食補益肺腎的中成藥如玉屏風膠囊等,對於增強免疫能力有積極作用。如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病史者,則可選擇具有養肺祛風、益腎健脾類中藥如黃芪、荊芥、防風、蒼耳子、烏梅、石韋、地龍、補骨脂、紫河車等,可取1~2味燉湯內服,也可配合溫陽祛寒、祛風解毒的中藥泡腳。
二、夏季的保養
夏季屬火,肺屬金,而火克金,因而,夏季肺氣最為虛弱。
夏季肺髒的保養也要順應這一時令特點,情緒上要平和愉悅,免生燥熱;生活上既要防暑驅熱又要謹防貪涼受寒;作息宜規律,忌晚睡晚起。如有慢性肺病,則需在夏季抓緊時機進行治療。慢性肺病好發於冬季,被稱為“冬病”。到了夏季,這些疾病的病情均會有所緩解,很多患者會因此放鬆對疾病的關注和治療。其實,夏季是肺部慢性疾病康複的最佳季節,也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
通過夏季正規的中西醫治療,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
另外,要摒棄夏季吃苦的習慣。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就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肺氣弱的人更要減少吃苦。夏季吃苦可以解暑氣但不利於養肺。可見,夏季養肺應少吃苦多吃辣。
三、秋季的保養
秋季天氣幹燥,易傷人陰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於是出現皮膚幹澀、鼻燥、唇幹、頭痛、咽痛等人們常說的秋燥症。
曆代醫學認為,秋季養生,重在養肺。下麵介紹一些方法。
(1)起居順時:秋季氣溫由熱轉涼,且晝熱晚涼,應做到祖國醫學所說“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避晚涼,早起以從清爽,吸納新鮮空氣。要敞門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還應適度“秋凍”,不要急於多添衣服,注重耐寒鍛煉,以增強機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