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胸部(1)(3 / 3)

(5)經常發生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者。

3.易與心絞痛混淆的疾病有不少疾病的表現易與心絞痛混淆,了解和掌握這些疾病的基本特征也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和治療這些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和心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重,時間長,有的病人疼痛時大汗淋漓,有的伴有惡心、嘔吐,常有部分病人誤以為是胃痛,不及時治療,延誤病情,病死率為9%~10%。

(2)自發性氣胸:肺表麵的胸膜在沒有外傷或明顯人為因素作用下發生破裂,引起氣胸。症狀為突發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出汗、甚至休克等。X線檢查可確診。多見於20~30歲青壯年。

(3)肺癌:腫瘤侵犯胸壁可引起持續性和進行性胸痛,胸部X線片或胸部CT可確診。

(4)胸膜炎:目前多見結核性胸膜炎,病初起時胸痛、咳嗽和深呼吸時加劇,待胸腔積液較多時胸痛即消失,伴有發熱、盜汗、消瘦、食欲缺乏等症狀,胸部X線透視或胸部B超即可診斷。

(5)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裂孔疝:有研究表明,胸痛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其表現為胸骨至胃上部的燒心樣疼痛和消化不良,疼痛多發生於餐後、臥位時,服抗酸藥可緩解。

(6)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主動脈內膜破裂導致的,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起病多突然,胸痛劇烈呈刀割樣或撕裂樣,可放射至背部、側腹部和下肢,疼痛難以忍受。有大汗、惡心、嘔吐,並多伴休克樣表現,早期病死率高,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7)肺栓塞:多因以下情況導致,如下肢血栓靜脈炎、靜脈曲張、心房顫動血栓形成、長期臥床、外傷、骨折、妊娠後期等。

其典型發作為胸部突發鈍痛、咳血、呼吸困難、發紺、血壓下降、暈厥甚至猝死。須早期治療。

(8)帶狀皰疹:這是由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在沒有出疹之前會有胸部持續性劇痛的症狀,可有頭痛和發熱。

(9)非特異性肋骨軟骨炎:多發生於第2~4肋骨—肋軟骨交界處,通常表現為針刺樣或持續性隱痛,局部可有輕微隆起,並有壓痛,症狀持續數月。此病為非細菌性炎症,不必服抗生素,服布洛芬(芬必得)等解熱止痛藥即可。

(10)消化係統疾病:膽囊炎、膽石症、急性胰腺炎疼痛常位於胸骨後,需專科醫生鑒別。

胸前區不適和焦慮

胸前區出現不適,除冠心病外,焦慮也可引起。焦慮是一種心理疾病,本病的發生,常與社會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它除了有心悸、出汗、眩暈、惡心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外,還可以有胸前區的撕裂樣或針刺樣疼痛,與心絞痛非常相似。但是,焦慮引起的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至數天。焦慮引起的胸前區不適與情緒的壓力密切相關,不會由於休息而減輕;焦慮的胸前區痛更多的局限於心尖和乳頭周圍,服抗心絞痛藥物無效。如果自己無法確定,最好去醫院做出準確的診斷。

治療焦慮,首先要肯定焦慮也是一種病,患者本人應積極認識這個病的性質,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此外,積極找出引起焦慮的原因並盡量克服。治療中,必要的對症處理是完全必要的。例如:睡眠差,用點安定類藥;心搏快、心悸,服用普萘洛爾等,或者再服些對症的中藥也是有益的。

焦慮與冠心病二者的病因、治療方法、預後都有極大的區別,不要隨便給自己戴上冠心病的帽子。患胸前區不適的人知道一些簡單的鑒別診斷知識,對於穩定情緒、配合醫生的診療無疑是有很大好處的。

三、心肌梗死三、心肌梗死

嚴格來說,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嚴重階段。心肌梗死是指心肌長時間缺血導致的心肌壞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變窄,在一些情況下,如寒冷、勞累、緊張等,冠狀動脈會突發痙攣導致血管全部或接近全部堵死,使供應心肌的血流急劇減少或完全中斷,導致心肌發生壞死。心肌壞死導致血中心肌酶含量增高,心電圖有特異性的變化。

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首要表現是劇烈的胸痛,多數為壓榨樣或刀割樣疼痛。比一般的心絞痛重且持續時間長。疼痛可以放射到左肩和左肩的內側,同時伴有大汗淋漓、氣促、極度疲乏等症狀。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後。有的患者則說不出具體的疼痛點,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有不少患者表現為胃痛,又伴有惡心、嘔吐,很像是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