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基本常識(2)(1 / 3)

(1)癔病性氣短:這種人一般都比較神經質,疑心病多,總覺得自己氣不夠用,經常做長出氣的大呼吸,並習慣了用深深的吸氣來緩解胸悶氣短症狀。由於換氣過度造成頭暈眼花、手足發麻無力等症狀。

(2)肥胖:因為肥胖者需要更多的氧氣,肺的負擔加重,減肥是其解決之道。

(3)左側心力衰竭:多在活動後發生,多數是多年的高血壓患者,需檢查是否有心力衰竭。

(4)冠心病也有氣短:是不典型心絞痛的一種表現形式,特點是氣短每次發作數分鍾,最長15分鍾,休息或含服抗心絞痛藥如速效救心丸後,氣短消失。

(5)肺部腫瘤引起的氣短:長期吸煙者一旦突然出現不能緩解的進行性加重的氣短,除了肺氣腫,還應考慮肺癌的可能,需去醫院檢查。

19.關於糖尿病的更多信息。糖尿病是一種對身體危害極其嚴重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利用胰島素而導致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異常,造成血管、腎、神經係統(特別是眼睛)等的嚴重損害,其中以血管係統受累最重。因此,糖尿病病人腦卒中、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很多。當出現典型的“三多”症狀即多食、多飲、多尿時,患者的病情已很嚴重了。以下一些信號可以幫助我們更早期地發現此病。

(1)有家族遺傳史。

(2)年齡超過45歲。

(3)肥胖、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

(4)性欲減退:有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男性伴發性功能勃起功能障礙者高達60%以上,女性患者約50%有性欲減退現象,尤其是中年肥胖者。

(5)無原因的全身性皮膚瘙癢,特別是外陰部和大腿內側瘙癢。

(6)乏力:雖然並未從事耗費精力或體力的勞作,仍覺疲憊無力,且不易恢複。

(7)經常有饑餓感:明顯比過去不耐饑,變饞,且愛吃甜食。

(8)視力減退:漸進性視物模糊,或早年出現白內障,且進展較快。

(9)低血糖:由於血糖降低,患者易出現多汗、心悸、心慌、頭暈目眩等症狀,而且反複發作。

(10)反複感染:以尿道、膽道、肺部感染及皮膚癤腫為多,且難以治愈。糖尿病患者並發結核病者比正常人高3~5倍。

(11)排尿困難:據統計,男、女兩性糖尿病患者出現排尿困難的比率分別占42.3%和21.7%;中老年人如果排除前列腺肥大,應想到患糖尿病的可能。

(12)菱形舌頭:即舌體近舌尖中央部位舌乳頭萎縮,表現為該部位無舌苔覆蓋,呈菱形缺損區,其發生率高達61.7%。

(13)周圍神經炎。表現為肩膀、手足麻木,皮膚灼熱感、蟻走感(即螞蟻在身上爬的感覺),約占糖尿病人的40%。

20.營養不良的信號。現在人們雖然不缺吃,甚至是吃得太多,但並不一定營養均衡,因此要注意營養不均衡的危害。缺乏什麼營養就會導致相應的身體問題。如缺乏蛋白質容易疲勞、貧血、體重減輕、生長發育遲緩,對傳染病抵抗力降低。缺乏脂肪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從而引起一係列問題,如眼睛幹澀、皮炎、濕疹等。缺乏鈣容易關節痛、四肢麻痹、抽筋,易患骨質疏鬆、軟骨病、佝僂病,出現骨骼、牙齒發育不正常等。磷不足容易食欲缺乏,易發軟骨病、骨折、骨骼和牙齒發育不正常等。

鉀不足容易倦怠、嗜睡、肌無力,嚴重者發生肌麻痹、心律失常和代謝性中毒。食物纖維不足容易出現便秘、患結腸癌等。日常生活中從以下方麵可以粗略的判斷自己的營養情況:

(1)口部信號:若口角發紅,長期幹裂,而且嘴唇和舌頭痛,很可能是缺鐵和維生素B2(核黃素)及維生素B6。缺鐵、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還會引起貧血,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調節辦法是多吃菠菜等綠葉蔬菜,以及豬肉、牛肉、動物肝、豆類等,也可服複合維生素B。

(2)舌部信號:若舌頭平滑,味蕾變得突起發紅,舌頭兩側發黃、發白,說明缺葉酸及鐵。調節方法是多吃動物肝、菠菜,並服用含葉酸成分的B族維生素。

(3)指甲信號:指甲上有白點,表示缺鋅;指甲容易斷裂,說明缺鐵。缺鋅、缺鐵有時可能會同時出現。調節辦法:多吃菠菜、動物肝和豬、牛、羊肉,服用含有鋅和鐵的營養品。

(4)頭發信號:頭發易脫落,發質脆、易纏卷,說明缺乏維生素和鐵。調節辦法是多吃乳類食品、動物肝、魚類、豆類,並補充B族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