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基本常識(1)(3 / 3)

如尿呈淡棕紅色雲霧狀、洗肉水樣或混有血凝塊者多數為血尿,即尿中含有一定量紅細胞。常見於泌尿係統結石、炎症、腫瘤、外傷、結核,以及鄰近器官或某些全身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等。若尿色呈濃茶或醬油色,則為血紅蛋白尿,這是血內紅細胞大量破壞後產生遊離血紅蛋白從腎排出而成,見於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病、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血型不合之輸血反應等)。尿呈牛奶色者(有時混少量血液)為乳糜尿,見於血絲蟲病、腎結核或腹腔腫瘤等。尿呈淡藍色見於口服利尿藥氨苯蝶啶後。藍色見於使用藥物亞甲藍後及原發性高鈣血症、維生素D中毒者。暗褐色多見於腎小球腎炎。

2.汗液中醫認為汗和血是同源的,可以通過它了解病情,對症下藥。臨床上,汗的不正常有以下幾種:

(1)自汗:即清醒時出汗,是陽虛、氣虛的表現。

(2)盜汗:是指熟睡時出汗,醒後汗止。腎陰虛的人多有盜汗現象,常伴有潮熱、心煩氣躁、口渴咽幹等,可服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

(3)偏汗:又叫左右半身汗或上下半身汗,多見於風濕或偏癱患者。同時,出偏汗也是卒中的先兆。

(4)手足心汗:中醫認為是脾胃濕熱或體質虧虛。

三、其他疾病信號一籮筐

1.稍微活動就氣喘、心慌,或經常感到胸悶、胸痛,要排查是否有冠心病甚至是心力衰竭。

2.咳嗽時痰中有血絲,要排查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癌。

3.酒量明顯變小,當心肝病,如酒精或病毒性肝硬化。

4.胃部不適,食欲缺乏,經常有隱痛、反酸、噯氣等,當心慢性胃病,尤其是胃潰瘍或胃癌。

5.近來突然開始健忘,有時反複做同一件事,可能是輕度的腔隙性腦梗死。

6.關節發硬,並伴有刺痛,活動或按壓關節時有疼痛感,當心痛風病。

7.眼瞼和下肢水腫、血壓高伴有頭痛,腰酸背痛,當心腎病。

8.食欲突然轉旺,有人認為食欲旺盛是身體健康的表現,其實食欲突然旺盛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號。如糖尿病、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胰島B細胞癌、胃腸道寄生蟲病等。如果還有小便頻繁、尿量增多、經常口渴的症狀,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9.突然或逐漸變得容易激動發怒。需要檢查是否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還包括失眠、食欲亢進但卻日漸消瘦、月經紊亂等。

10.突然變得頭暈,應該檢查血壓,血壓高會頭暈,血壓低也會頭暈。女性易發生低血壓。還應該檢查內耳的前庭功能。

11.每天下午小腿腫,感覺降低。這是靜脈功能不全的表現,也可是心髒功能降低的表現,應進行專業的檢查。

12.手腳經常抽筋,多是因為缺鈣和維生素D。在補充相應營養的同時一定要多曬太陽多運動。

13.經常低熱,但不超過38℃,伴有咳嗽、咳痰、胸痛、胸悶等症狀,很可能是患了結核病,還應排除白血病的可能。

14.短暫失明、眩暈或突然失語。很可能是“一過性腦缺血性發作”,是腦血管短暫性供血不足導致的大腦相應區域功能下降。容易演變為腦栓塞,應切實注意血管的保養。

15.黑痣突然發生變化,如凸起、邊沿變得不規則、顏色發生了變化呈不均勻的棕褐色、棕色、黑色,並夾雜少量紅、白、藍斑點,很可能是發生了惡變,應立刻就醫,切不可掉以輕心。

16.全身,特別是外陰部和大腿內側持續發癢,同時伴有皮疹,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17.突然出現淤血。在皮下特別是小腿部位無明顯誘因出現淤血,是血小板減少的結果,是人體內凝血機製出了問題。可能是白血病、嚴重肝病的信號。

18.氣短。精神高度緊張可以造成過度換氣,出現頭暈眼花、手足發麻無力等症狀。這種氣短隻需對著塑料袋呼吸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作為補償,症狀就會消失。如果不緊張,則需注意是否有以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