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意圖
1.使學生了解創造實踐能力的特征。
2.教會學生提高創造實踐能力的技巧,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實踐能力。
(二)訓練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實踐是創造力產生和實現的唯一途徑。
2.激發學生創造實踐的動機和熱情。
3.教會學生寫發明日誌,以明確發明的過程和狀態,堅持創造實踐活動。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創造實踐能力。
2.難點如何激發創造實踐能力的動機,並靈活運用提高創造實踐能力的技術。
(一)診斷評價
1.目標
激發、引導學生發明創造的熱情,通過測驗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目前創造實踐能力的水平,激發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提高創造能力的動機。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環節,通過列舉高中生發明創造的例子,引起學生對創造實踐的興趣和關注。同輩中創造發明的故事,更容易激發學生效仿的動機。在閱讀完案例以後,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小組討論自己曾經的小發明、小創造的經曆等,喚起學生對發明創造的熱情。
(2)“測一測”環節,通過創造實踐能力的自我測試,使學生對自己的創造實踐能力有初步的認識。在本環節中,教師了解全班同學的創造實踐能力的分布情況,鼓勵處於中低水平的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創造力,支持處於高水平的學生參加發明比賽之類的活動,提高全體學生的創造熱情。
(二)觀點意識
“觀點意識”環節,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該環節主要使學生了解實踐能力的特征,以及實踐對於創造的意義。使學生正確看待實踐與創造的關係,認識到實踐是創造力產生和實現的唯一途徑,引導學生如何實現自己的創造。
(三)策略訓練
1.目標
(1)激發學生創造實踐的動機和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首先利用訓練來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實踐的動機,讓學生主動投入實踐中,在做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
(2)靈活運用“發明”日誌。
(3)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實際動手操作。記發明日記,一方麵可以使學生明晰現在的狀態,另一方麵也提醒學生一定要想辦法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督促自己行動起來。
2.操作程序
(1)根據學習的一般規律,循序漸進地按照策略訓練步驟進行訓練;也可以根據“診斷評價”部分的結果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一些策略重點培養訓練。
(2)“策略訓練”部分運用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組間比賽和現場練習等多種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及活動積極性,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感受。
(3)結束時,請學生分享自己參與活動的收獲、體驗或感受等;分享過後,教師對本次活動作總結和提升。
(四)反思內化
1.目標
使學生回顧在本課中的活動體驗,有所思有所想,總結自己在訓練活動中的收獲以及存在的問題,並能對今後的創造實踐活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2.程序
(1)“問一問”環節,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使學生再次回顧本課程的內容,並對自己的創造實踐能力有更深入地了解。
(2)“想一想”環節,甄選了一些名言警句,以提升本課的主題內容,啟發學生思考。
(一)“激發實踐動機”策略教學建議
1.用3~5分鍾的時間來講解實踐動機(由實踐興趣、實踐的成就動機和實踐壓力構成),由此引導小組討論:自己的實踐動機主要來自哪裏,這對自己的行動有什麼影響,帶給自己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