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我的性格我做主(1 / 3)

(一)訓練意圖

1.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

2.訓練學生有意識地糾正自己性格中存在的不足。

(二)訓練目標

1.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科學地認識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並有目的地進行改進和訓練。

2.培養學生積極悅納自我性格的能力,能夠不斷地發現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同時改善性格中那些阻礙自己成長的缺點。

(三)重點、難點

1.重點是如何發現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

2.難點是在發現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後,如何做到揚長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性格。

(一)診斷評價

1.目標

通過測驗,使學生對自己的內外傾向性格有一個科學的了解,並知道自己的這種性格特征表現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麵。

2.操作程序

(1)活動引入步驟一:教師將學生每四人分為一組,然後要求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自己的性格是什麼樣的,並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簡單評述對方成員是一種什麼樣的性格特征,時間限製在6分鍾。

步驟二:時間到後,教師邀請每一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交流自己的心得,並和班上的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可以的話,發言的同學在描述一個性格特征時,最好能舉出1~2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並簡單地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2)進入“測一測”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誠實地填寫課本上的測驗。

(3)教師對這一部分的活動情況作出總結。

(二)觀點意識

1.目標

(1)使學生對性格的形成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自己所獨有的,是和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曆分不開的。

(2)指出每種性格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每種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關鍵是自己要去發掘。

2.操作程序

(1)係統地講授性格形成中每個因素對性格的影響,並舉出一個例子,或通過介紹一部學生所熟知的電影來使知識點更容易理解。

(2)結合自身體驗向學生闡述內外傾向的性格中所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並讓隨機挑出的學生闡述自己對內外傾向性格的看法。

(三)策略訓練

1.目標

(1)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性格進行較為全麵的評述,摒除原有的對自己性格的一些不正確的認知,以獲得對自己性格最為客觀的評價。

(2)學會通過一些手段來了解自己的性格中所存在的不足,並清晰地認識到這些性格中的不足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

(3)學會揚長避短,將自己性格中的優勢充分發揮,以促進自己的全麵發展,同時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彌補自己的性格缺點,達到逐步完善自己的目的。

2.操作程序

(1)根據“診斷評價”部分活動情況和課堂氣氛,有針對性地選擇1~2個策略進行重點訓練。

(2)“策略訓練”部分應采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的方式進行,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能較為切實地掌握一些了解或改變自己性格的策略。

(四)反思內化

1.目標

(1)能對自己的性格有一個全麵的客觀的認識。

(2)能夠發現自己性格中的缺點並加以改正,發現自己性格中的優點並發揚。

2.程序

(1)訓練結束後,按照教材中所列出的三個問題依次進行回答。

(2)請學生自己分析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

(3)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鼓勵和指導,發現缺點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發揚自己的優點。

(一)“真我風采”策略教學建議

(1)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有顏色的卡片,卡片的大小和一般所見的名片尺寸相同即可,在每張卡片中寫上教材中描述學生外表或性格的詞彙,如謹慎、聰明、孤僻、懶惰、頑固等。所準備的卡片按隨機的方式呈現,但要注意的是所寫的字體大小,避免因為學生坐在後排看不到字體而影響活動的進行。

(2)將學生每三個人分為一組,並讓學生將教材中所列出的三個問題抄寫下來,然後教師一張一張地向學生展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卡片,並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填寫在每個問題的後麵,然後小組成員相互討論自己所填寫的內容,並互相探討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有什麼區別。在小組成員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一點:在發表你眼中的他人的看法的時候,要遵循真誠友善的原則,相互之間不能出現無端的攻擊性言語。否則,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探討會因為相互之間的揶揄貶損而無法進行下去,從而導致本次活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