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師給學生2分鍾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閱讀“製訂學習計劃要適合自己”這一部分的內容。填寫好自己在製訂計劃時需要考慮到的因素,並請幾位同學來談談他們應注意的因素。
(4)老師用多媒體補充一些學生沒有談到的一些因素:要考慮學習時間在全天生活安排中的比重,規定休息和放鬆的時間。要考慮取得家庭成員的協助,可以公開計劃,爭取支持與合作。要考慮閱讀和實際操作訓練時間需要適當長些。要考慮較長時間的學習中間適當作5~15分鍾的休息,如散步、聽音樂等。要考慮如果需要連續用兩三個小時致力於鑽研、複習一種學科時,要變換調節所學內容。例如,書寫和閱讀可以定時調換。要考慮計劃能否保證可以實現並能長期堅持下去,不要好高騖遠和過於理想化,從而不能兌現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考慮與家庭環境盡量相適應的時間和場所。要考慮自己的個性等情況,如早晨多學好還是晚間多學好,什麼時間注意力更為集中等。
(二)“執行計劃”策略教學建議
(1)教師給學生講述“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兒子獨自去歐洲旅行”的故事,向學生闡述不能隨便亂改變計劃的道理,向學生分析不能執行計劃的原因和對策,並向學生傳授防止“虎頭蛇尾”現象的方法。
(2)給學生2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找同學,成立學習計劃小組,在課後完成“活動:英語單詞學習計劃監控”的內容。
在忙碌的高三學習中,為能更好地應對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很多學生都製訂學習計劃,但總是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按計劃執行,老師可以讓同學起來分享一下自己不能執行計劃的原因,有哪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在學生分享結束後,教師對同學分享的內容作出概括總結。
(三)“監控反思”策略教學建議
(1)教師給學生講述楊振寧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
(2)教師給學生講述或者讓學生自己閱讀“利用及時貼”和“自問自答訓練”這兩部分。
(3)給學生2分鍾時間,讓學生自我練習,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自問自答。
1.高三學生很多都已經會製訂自己的學習計劃並監控調節自己的計劃,但很多同學製訂或執行計劃時由於方法或策略不當,沒有考慮到要注意的一些因素,總是出現製訂的計劃與其他的事情發生衝突,所以常常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通過本課計劃、監控有意識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有意識地製訂計劃、執行計劃、監控計劃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2.本課應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各種計劃、監控調節的策略,在自我體驗和反思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提高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和執行監控調節計劃的能力。
在策略一的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注意自己以往製訂計劃的不足,認識到自己在製訂計劃中所存在的問題。在策略二的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討論自己不能執行計劃的原因,然後讓同學說說自己的情況,同時老師和同學可以向站起來分享的同學提一些具體的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中收獲、成長。在策略三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我監控,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生自己學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教師可在學生學習完以後,讓學生起來談一談收獲體會。
(一)參考資料
元認知
1.元認知知識: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是影響人們的認識的。可以將影響認識活動的各種因素歸為三個主要因素。個人因素:對個體內差異的認識,如你認識到自己聽到的東西比看到的東西記得牢。對個體間差異的認識,如認識到自己適應能力上比其他人強。任務和目標因素:對材料的認識,如哪些信息對完成任務是有用的。對任務性質的認識,如做選擇題要比做填空題容易。策略因素:要達到認識的目的,有哪些可利用的認識方法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