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焦慮調試有辦法(1 / 3)

(一)訓練意圖

1.使學生了解考試焦慮的表現及產生原因。

2.教會學生有效調節考試焦慮的方法。

(二)訓練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考試和成績的意義,懂得考試焦慮與學習效率的關係,並學會分析考試焦慮的原因。

2.教會學生戰勝考試焦慮的方法,並能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靈活的運用。

(三)重點、難點

1.重點

學會1~2種調節考試焦慮的方法,並能克服考試焦慮的現象。

2.難點

如何靈活地運用自我調節的技術。

(一)診斷評價

1.目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否在身心兩方麵表現出了考試焦慮的現象,使學生體驗到考試焦慮的危害,激起學生自我調節情緒的意願。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環節,通過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起高中生的共鳴,並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學生讀完案例後,教師可以請同學講一講自己在考試時的狀態,談談自己的感受。

(2)“測一測”環節,通過考試焦慮的小測試,使學生對自己的考試狀態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本環節中,教師要講清楚指導語,測試完成後,可用舉手的方式統計一下本班學生的大致情況,以便為教學和輔導作參考。注意:評價以質性評價為主。

(二)觀點意識

“觀點意識”環節,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該環節主要是使學生懂得考試焦慮的意義,並學會對考試焦慮的原因進行分析。

(三)策略訓練

1.目標

(1)使學生學會分析考試焦慮的原因,體驗到考試焦慮的危害,在以後的考試中能夠正確地運用戰勝考試焦慮方法。

(2)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通過一些小的訓練活動讓學生深刻體驗到積極自我暗示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掌握戰勝考試焦慮的方法。

(3)學會放鬆,並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堅持自我練習。

2.操作程序

(1)根據“診斷評價”部分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1~2個策略進行重點訓練。

(2)“策略訓練”部分要靈活運用小組討論、班級交流、角色扮演和現場練習等多種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身實踐,多體驗、多感受。

(3)臨近結束時,請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體驗和感受,在學生分享過後,教師要對本次活動作一個總結。

(四)反思內化

1.目標

學生能完成“反思內化”中的全部作業,能分析自己考試焦慮的原因,能提出合理的自我暗示警句,能自我放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訓練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並能提出調節的方法。

2.操作程序

(1)“問一問”環節,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問,讓學生再次回顧本課程的內容,掌握戰勝考試焦慮的技巧,學會自我調適。

(2)“用一用”環節,是對本課知識的實踐運用,提供一些具體的戰勝考試焦慮的案例,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3)“想一想”環節提供一則與考試有關的故事,要求學生在課後寫一寫自己的感想,使學生產生共情,加深情感體驗。

(一)“分析原因”策略的教學建議

1.故事引入。通過愛迪生的案例引起大家的思考。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隻要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考試焦慮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對症下藥,就可以消除考試焦慮,提高學習成績。那應該怎樣分析自己考試焦慮的原因呢,由此引發大家的討論。

活動:

①讓學生估算一下,在自己的記憶中,經曆了多少次的考試?(包括小學、初中、高中)

②請大家回憶一下,在這麼多的考試中,最讓你春風得意的有幾次?考得焦頭爛額的有幾次?

③每當提起考試,你想到了什麼?(可以是具體的事物或具體的人等)

最後小組進行交流,看一看大多數同學內心對待考試的心情和態度。

2.指導學生閱讀該部分的內容,根據班級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建議6~8人一組),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分析自己考試焦慮的原因,並說明這些因素對考試的影響。

(2)現在對當時考試焦慮一事有何感受或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