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少說多聽會傾聽(1 / 3)

1.讓學生了解傾聽的層次和表現,懂得培養傾聽能力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改善學生的人際關係。

(二)訓練目標

1.學會用身體姿勢傾聽。

2.學會在傾聽時訓練自己的共情理解能力。

3.學會以對方為中心的傾聽。

(三)重點、難點

1.重點誘發學生的體驗情緒,讓學生體會到傾聽的重要性,並學會幾種培養傾聽能力的方法。

2.難點誘發學生的體驗情緒,並讓學生學會如何主動、靈活地運用有關方法培養自己的傾聽能力。

(一)診斷評價

1.目標

激發學生傾聽的願望,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目前的傾聽能力,並學會如何提高自己的傾聽水平,激起學生建立良好關係的意願。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環節通過引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起學生的同感,並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學生讀完案例後,教師可以請同學們現場表演,表演後並請部分學生分享自己在表演中或觀看他人表演時的心理感受。另外,教師也可請學生列舉同學之間相互交往的行為表現並分享當時的心理感受。

(2)“測一測”環節通過傾聽能力小測試,使學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傾聽能力狀態。在活動中,可發現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在認真傾聽,實際上根本沒有做到全心投入。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到思想和行為之間的差距。本環節,教師可了解一下同學們的傾聽能力水平,可為以後教學作參考。

(二)觀點意識

“觀點意識”環節,要求同學自己閱讀,該環節主要使同學們了解傾聽能力的各個水平及不良傾聽行為的表現,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傾聽行為有一定的了解,並激起學生主動提高自己傾聽能力的願望。

(三)策略訓練

1.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到不良傾聽行為與良好傾聽行為在外在表現上的差別,從而能夠辨別不良的傾聽行為。

(2)通過共情活動訓練,使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共情的語言表達,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掌握傾聽的技術,並能做到以對方為中心的傾聽。

2.操作程序

(1)根據診斷評價部分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1~2個策略進行重點訓練。

(2)策略訓練部分靈活運用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現場練習等多種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及活動積極性,讓學生親身實踐,多體驗多感受。

(3)將要結束時,教師可請學生分享自己參與活動的收獲、體驗或感受等,在學生分享過後,教師對本次活動作一個總結。

(四)反思內化

1.目標

使學生回顧一下在本課中的活動體驗,所感所獲,進一步加深學生間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掌握學到的內容。

2.程序

(1)“問一問”環節,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再次回顧本課程的內容,掌握傾聽的技巧,並學會共情的語言表達。

(2)“用一用”環節,通過自評或他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傾聽行為,並為以後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提供參考。

(3)“想一想”環節,通過提供一個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使學生產生同感,加深情感體驗。

(一)“用身體傾聽”策略的教學建議

1.通過一個小故事引起學生對傾聽的重視,讓學生意識到傾聽並不等於一般意義上的聽。傾聽是以理解對方為目的,並表現在一定的外在行為上,從而引發學生的小組討論。

2.根據班級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建議4~6人一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教師向學生提出討論題目,即:良好的傾聽行為和不良的傾聽行為在眼神、表情、動作、言語四個方麵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不良傾聽行為的表現 良好傾聽行為的表現

眼神看別的地方,目光呆滯、無神,東張西望。保持適當的目光接觸。

嚴肅、冷漠、皺眉、過度的情緒反應。適當的微笑、肯定的點頭、配合說話內容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