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腳施術中,因某種原因,如體位不當、光線不好、操作不慎、技術不精、配合不好等,均可能發生意外。若發生意外事故也不必驚慌,可按以下方法及時妥善處置。
傷皮肉
使用刮痧板時用力過猛而刮傷皮膚,受損皮膚發紅,有小量出血點,伴疼痛或灼痛感。先用絡活碘消毒,再塗以綠藥膏或紅黴素軟膏即可,不需包紮。
如修腳刀使用不慎或用力太過誤傷正常皮膚甚至肌肉;用無菌紗布將傷口捏緊,壓迫止血,約5分鍾血止後用絡合碘消毒,貼上創可貼。較大傷口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常規消毒覆蓋無菌敷料,膠布固定。lcm以內的傷口無需縫合。超過lcm的傷口,宜按外科無菌傷口縫合(無條件者,去醫院治療)。
燙傷
泡腳的藥水溫度太高,容易造成燙傷。尤其對有皮膚潰爛者更易燙傷。燙傷一般為I度至淺Ⅱ度。燙傷後一般感覺燒灼痛,燙傷部位皮膚發紅,淺Ⅱ度燙傷可有小水皰。先用清潔的冷水衝洗燙傷部位約半小時,燒灼痛一般很快消除。再用柔和的幹毛巾輕輕吸幹,外塗綠藥膏或濕潤燒傷膏,數小時一次,不需包紮,治療幾天可痊愈,一般不留疤痕。
出血
出血多因技術不熟練,操作違反常規或操作不慎滑刀所致。在修甲、修整雞眼、胼胝、嵌甲症等不應引起出血,操作中因用力過猛或進刀過深麵超過“青線”,損傷真皮上部的乳頭層毛細血管,或割傷趾甲旁的正常軟組織,可引起刀口出血。處理方法:用絡活碘或安爾碘消毒創口,從傷口向外一圈一圈地外塗,直至離傷口5cm左右,再用消毒幹棉球或棉簽拭幹血液並壓迫片刻(約2~5分鍾),一般即可止血。若仍不能止血時,可用無菌棉球拭幹血液,貼一小片明膠止血海綿,或撒少許止血鎮痛粉,用無菌棉球壓迫5分鍾左右即可止血。或先在出血刀口用小棉簽塗上2~4%可卡因溶液,再外塗60%三氯醋酸溶液,也可止血。施術後必要時可用1∶1000利凡諾敷料包紮。上述處理仍不能止血者,宜行外科止血。
血皰
在修整甲癬或過厚趾甲時,有時因甲根部受壓或損傷可發生瘀血,產生血皰。施術者可用左手拇指緊緊頂住病甲,繼續修整。修整完畢後,在血皰消毒後用釺指刀崩破放血,崩破之刀孔用絡活碘消毒,外塗紅黴素軟膏。
暈刀
有些顧客由於第一次接受修整,精神過度緊張,或看到鋒利的修腳刀後因懼怕,或過飽過饑,或身體較虛弱,在進刀或進刀以後,輕微的疼痛,極少的出血而發作突然心慌、頭暈、出冷汗、惡心、麵色蒼白,甚至暈倒,稱為暈刀。因此,在操作中要隨時詢問顧客情況,及時發現異常變化,極早處理。處理方法:停止修整,術者鎮定,將顧客仰臥,頭低,解開領扣,保證呼吸道通暢,並向顧客解釋,不必驚慌,不必恐懼。反應較重者用拇指掐人中穴(在上嘴唇至鼻外的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掐雙側內關穴(上肢前臂掌側,撓尺骨之間,距腕橫紋上1.5寸)。直至顧客麵色轉為紅潤和脈搏跳動有力時為止。必要時喝一些糖開水,休息5~10分鍾。一般不會發生嚴重的後果。
接觸性皮炎
在使用外用藥物後,接觸藥物的皮膚出現麵積大小、形狀與接觸藥物範圍一致的皮疹時稱接觸性皮炎。輕者僅見紅斑、丘疹、瘙癢或刺痛。重者可見水皰、腫脹、潰爛、滲液或掀熱疼痛等。處理方法:去掉過敏源,停用過敏藥物,用生理鹽水清洗,外塗地塞米鬆軟膏或膚輕鬆軟膏。嚴重者應到醫院皮膚科治療。
意外事故的防範
1.多向顧客介紹修腳術的有關常識,消除顧慮,克服緊張,取得配合。
2.飽餐後宜在餐後1小時行修腳術。饑餓者需進食方可施術。
3.選擇舒適的體位,充分暴露施術部分,保證施術部光線充足,最好使用台燈或彎腰燈(手術專用燈)。
4.修腳師平時要多練功,多操作,做到刀法嫻熟,穴部熟悉,取穴準確,手法精煉,技藝純青。
5.經常檢修刀具,及時磨礪,保證刀刃鋒利,如刀刃有缺陷絕不可使用。
6.操作時戴一次性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7.泡腳藥水溫度不宜太高,以40—65度為宜,防止燙傷。
8.術中用力要勻,刀法柔和,不可太猛,行刀走刀宜循序漸進,不能超越“青線”。
9.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刀口不可隨便在人前晃動,稍有不慎,傷人皮肉。
10.術中全神貫注,小心翼翼,精益求精。
11.刮痧施治,宜辨證選穴,按病施術,不得盲目亂刮,適得其反。
12.準備常用藥品,以防應急。
13.保健刮痧隻宜選平和的反射區,切忌選用強反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