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心理情誌調節原理
人的心理、情誌因素能影響大腦皮質活動,緊張、憂愁、憤怒的心情能使大腦皮質負擔過重以至於功能失調,造成相關髒腑患病。通過足部刮治,刺激局部,調整神經係統功能,以恢複正常的情誌活動。加之刮治中操作人員體貼關心的語言和認真負責的態度,使顧客輕鬆愉快並有安全感,產生治愈疾病的信心。這種促進疾病痊愈的心理療法,實際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刮痧板
選有弧形的牛角或羊角,用鋸子剖成兩半,再用磨具打磨成長12—15cm,厚約0.5cm,寬3~5cm。要求表麵光滑,兩頭圓形,背、腹兩側稍有棱角。
刮痧板分為頭部、尾部、弓部又稱背部、弦部又稱腹部。各部位均為功能部。頭部尖而圓,接觸麵積小,主要用於小麵積穴區或小而長窄反射區的點、按、刮。如垂體、心等。尾部圓扁形,接觸麵積較頭部為大,主要用於中、大麵積穴區的刮按。弦部呈弧形,主要用於凸出穴區的刮按,如足底的兩側緣,腳後跟,以及腳趾上的一些穴區。弓部呈弓形,主要用於凹陷或足背等穴區的刮按。總之,使用時以施術者使用方便,顧客感覺舒適為準。刮板也可作為自我保健刮痧用。
1.刮治方法
術前準備:①明確疾病的診斷,確定是否可以足底刮治;②對初次治療的顧客,要介紹刮治的特點、作用,以其取得配合;③對有禁忌症的顧客應建議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④注意衛生,每次使用後要消毒,防止皮膚傳染性病;⑤受術部位要穿戴薄型塑料袋,既可防止皮膚病的交叉感染,又可防止刮傷皮膚;⑥刮治前在刮板上塗按摩膏,以防刮破塑料袋;⑦飯後1小時內不宜刮治,以免妨礙正常的消化.
2.刮治手法
足部刮治與推拿療法相同,其特點是以多種點壓手法在全息反射區上施以壓、按、叩、旋、刮、擠、推等不同性質的機械力,刺激相關髒腑的全息反射區,興奮神經末梢感受器,促進血液循環,產生內源性藥物因子,構成良性心理狀態。
(1)刮治手法力度、頻率:根據病情,施術部位,人的差異施以適宜的速度、用力的輕重。
(2)刮治手法要領:對足部穴區的刮痧刺激稱刮治手法。施術者左手握顧客受術腳,右手持刮痧板。刮治方法有:按、叩、旋、刮、擠、推等法。
①按法:用刮痧板側緣在某一穴區持續均勻用力,不移動地按壓,多用於麵積較小的穴區和穴位。
②叩法:用刮痧板的一點叩打其一穴區或穴位,多用於麵積較小或小而長窄的穴區。
③旋法:在按法的基礎上按住穴區或穴位,持刮板作旋轉動作。注意用力均勻,速度不宜太快、用力不宜太重。多用於需重手法刺激的穴位或穴區。
④刮法:用刮痧板從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順手腕移動。沿腳掌縱軸直線移動為直刮;沿縱軸線斜形移動為斜刮;按弧形線移動為弧刮。多用於足底與踝關節周圍區。
⑤擠法:施術者用左手手指抵住刮治穴區的反麵,用刮痧板擠壓該穴區為擠法。多用於腳趾及腳掌穴區或穴位。
⑥推法:與刮法相反,是向手腕反方向推移。也稱反刮,作用同刮法。
(3)刮治的補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刮治宜先辨虛實,再決定補瀉,一般情況常規刮治。
3.常規操作
顧客取坐位或臥位,常規泡腳。刮治時間與療程:每一反射區每次刮治3遍,重點反射區刮治按3的倍數進行,如6遍9遍等。總時間不宜超過45分鍾。病重者以15—20分鍾為宜。隔日或3日1次,7—10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不休息。操作順序:先左後右,從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小腿。按順序刮治,再重點加強基本反射區、直接反射區、聯反射區。每次刮治在開始和結束前,均對腎、膀胱、肺等反射區刮按3遍,每遍1~3分鍾。
4.注意事項
(1)刮治後半小時內,飲溫水300~500mL。
(2)注意適應證,對不宜刮治的重症病人,如心衰、咳血、吐血、惡性腫瘤,需外科手術者和衰竭病人,應禁忌刮治。
(3)腳部受傷或腳部患重疾者,不宜刮治。
(4)刮治期間顧客出現原發病灶疼痛,加重,如關節炎、傷筋、風濕痹證等,這是治療反應,可繼續刮治。
(5)對針對性較強的基本反射區、直接反射區,增加刮治時間,以增加療效。
(6)施術者態度要溫和,手法要輕柔,技術要嫻熟,動作要簡潔,用力要據情使用輕重。既要保證治療效果,又要使病人感覺舒適。
6.修腳術中的意外事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