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操練健身篇(3)(2 / 3)

右腳向後撤一大步,左腳向回帶半步,重心落在右腿上,呈左式高虛步,在撤右腳的同時,雙手如前做攏胸式;然後左腳上半步,右腳跟半步,雙掌變爪向前撲出,同前勢。這樣左右反複做。

撲鼠式要配合呼吸,縮身攏胸為吸,撲出為呼,動作要舒緩自然,意如靈貓撲鼠。整個動作都是正麵做的,不要側身做。身體要體現出吞吐伸縮,不要僵硬,精力要集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是一個動靜相兼的健身動作。

搖櫓運動健身法

人們從漁民日常勞動中受到啟發,於是創編了搖櫓式、漁翁撒網等健身動作。既然是創編,就不是對生活的翻版和機械的模仿,而是具有主觀的藝術加工。試看搖櫓式的做法:

1.側搖櫓式

(1)兩腳前後開步站立,似站在船上,腳五趾抓地。如果右腳在前,右手在右胯前約16厘米左右半握,手背朝右側,好像握著槳的下部;左手在右胸前約16厘米左右,屈小臂,手半握,手背朝左,好像握著槳的上部。

(2)重心後移,落到左腿上,左膝彎曲,右腳尖翹起,與此同時,雙手向後搬動;然後重心前移至右腿,屈右腿,右腳尖落實踏地,雙手同時向右外側向前走半弧路線送出;重心後移,屈左腿,前腳尖翹起,雙手同時從前向左向右成半弧路線搬回,至身右側,這樣一送一回搬,好像是用船槳劃水,又不像是劃水,因為一送一搬正好是走一個圓周或橢圓的運動路線,這樣可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和活動幅度。使下肢關節和腰背都做圓周運動,好像拿著一根木棒斜插在水中攪水一樣。以上動作連續做數十次,然後換左腳在前,左右手上下交換,即左側做,與前動作重複,惟左右側方向不同。此動作均要配合呼吸,重心前移,雙手向前送槳時吸氣,雙手向回搬劃時呼氣,這樣決定了搖櫓式動作舒緩柔和,不能快。前送後搬不可隻用手臂,而必須用全身的力氣來劃動,防止雙手的搬送與身體脫節,整個動作連綿不斷,好似行雲流水。

2.正搖櫓式

腳前後開步站立,雙手屈肘提到胸前,兩手端平,與肩同寬,兩手與胸相距約33厘米左右。雙手手心朝下呈半握狀態,重心後移,移到後腿上;後腿彎曲,身向後移動,前腳尖翹起,腳跟著地;與此同時,雙手向下、向後、向上走弧形路線上動不停,隨重心前移。彎屈前腿,雙手由胸部向前、向下走弧形路線,雙手前後兩個動作,路線正好劃一個圓。如此反複演練,次數不限。其要點同前。搖櫓式動作連貫、舒展、優美,且富於生活情趣,是全身整體性的較為理想的健身動作。它對於全身主要關節和腰部脊椎的活動尤為突出,對內髒的保健和氣血的暢達極為有益。因為動作勻稱而有節奏,可以消除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因此,做這一動作能使人感到輕鬆愉快,神經係統能得到休息和調整。

懷中抱月健身法

懷中抱月健身法,不僅能體現這套功法的獨特風格,而且使人富於想像,沉浸在神奇的藝術境界之中。試想自己有如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在明月皎潔的夜晚,輕舒雙臂,將一輪明月攬抱於懷,這是何等奇幻的意境,使人心曠神怡。具體做法是:

(1)預備式。兩腳並攏,身體自然站立;兩手五指自然放鬆,貼於大腿外側;眼向前平視;左腳向左側開一步,腳尖向前;同時身體重心移到兩腿之間,兩腳相距略比肩寬,兩手不動,眼仍向前平視;頭頸正直,下頦微向後收,神態安適,不要故意挺胸收腹;左腳開步時,腳前掌內側先著地,隨著身體重心移動再慢慢踏實全腳。

(2)懷中抱月(左式)

①腰向左轉90度,胸由朝南轉向朝東,兩手外旋使掌心朝上,從左右兩側同時向頭的斜上方緩緩托抱,兩臂屈如半月形,兩掌心相對似抱球狀,兩掌相距略比肩寬,眼向前看。

②腰向右轉,胸部向南,在轉腰的同時,兩手由上內旋,向裏合,指尖相對,掌心向下,屈肘,從頭的上方順麵前沿胸向下,緩緩下按至小腹前;與此同時,隨兩腿屈膝緩緩下蹲,眼向前方平視。

(3)懷中抱月(右式)。同左式方法,惟左右方向相反。

(4)收勢。左式右式反複演練,動作次數自己靈活掌握。當練至雙腿下蹲,雙手指尖相對下按時,兩手外旋(虎口向外旋轉)使掌心向上,左右手同時向左右分開,兩腿緩緩站起伸直;同時兩手往上托抱,兩臂屈如半月形,兩掌心相對在胸前似抱球狀,然後兩掌內旋(虎口向裏旋轉)向裏合,指尖相對,掌心向下,隨之兩手屈肘順麵前沿胸向下緩緩下按至小腹前,上動不停,兩掌又微外旋收垂於兩腿外側;同時左腳向右腳靠攏,恢複預備式。

呼吸要與動作的起落相配合,兩腿伸直,兩手向頭上方相抱時為吸,兩腿下蹲兩掌由上向下按時為呼。呼吸與動作要協調一致,整個動作全身要自然放鬆,不能緊張,兩手上抱時不可聳肩縮頸,兩手下按時不可突出臀部。整個動作上下相隨,連貫協調,輕巧靈活,舒展勻稱,不能用僵勁、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