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皮膚科疾病豆類養生法(3 / 3)

玉肌散

食材:綠豆250克,滑石30克,白芷30克。

製用法:以上3味共研細末,每次取15克,加水拌勻,調勻即成。外用,洗臉或洗患處。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止癢,潤滑肌膚,祛風退斑。適用於脂溢性皮炎、雀斑、酒糟鼻、皮膚粗糙及皸裂等。

甲魚煲黑豆

食材:甲魚1隻,黑豆20克。

製用法:先將甲魚洗淨,與黑豆一同煲爛。日服l劑,飲湯吃甲魚和黑豆。

功效:疏風養血潤燥。適用於風盛血燥型接觸性皮炎。

“黃褐斑”

黃褐斑是指顏麵出現黃褐色或淡色斑片,平攤於皮膚之上,撫之不礙手,不痛不癢,影響容顏美麗的一種皮膚病。

本病常呈對稱性分布,左右成片散發,好發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尤其以育齡期婦女多見,妊娠期3~5個月的婦女最為常見。

生理情況下,孕婦分娩後,麵部黃褐斑一般幾個月內就可以消退,但在二次妊娠時還可以複發。由於正常孕婦黃褐斑易發易退,妊娠期黃褐斑可以認為是生理性現象而不用治療。如果一年之內黃褐斑不能自然消退者,可視為疾病狀態,需要治療。男性、部分未婚女性也可以發病,部分患者可以伴隨有其他慢性病。

因為本病和情誌因素密切相關,肝氣鬱結不舒、氣機不暢又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所以又稱為“氣斑”、“肝斑”。

現代醫學認為,內分泌因素、藥物因素、其他因素如肝髒疾病等和本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豆類養生方

五白糕

食材:白扁豆50克,白蓮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山藥50克,麵粉200克,白糖適量。

製用法:以上前5味磨成細粉,與麵粉混勻,加水和麵,再加鮮酵母揉勻發酵,發好後揉入白糖,上籠蒸約30分鍾,熟後出籠,切成塊狀,即成。當點心食用。

功效:健脾除濕,增白潤膚。適用於蘊濕型麵部黃褐斑,體虛瘦弱,乏力,營養不良,泄瀉等症。健康人經常食用能防病強身。

炒豌豆

食材:豌豆500克,蔥花、薑末、花椒、醬油、精鹽、味精各少許,植物油適量。

製用法:先將豌豆去皮,洗淨。炒鍋上火,加油燒熱,放入花椒炸至九成熟時撈出,放入蔥花、薑末稍炸,隨即放入豌豆煸炒,加入醬油、精鹽,炒至入味豆熟,放入味精,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調和營衛,益中平氣,悅色去斑。適用於麵色不華、黃褐斑等。

二豆百合豬肉湯

食材:豬瘦肉500克,綠豆30克,赤小豆30克,百合30克,精鹽、麻油各適量。

製用法:先將豬瘦肉洗淨切成塊;綠豆、赤小豆、百合洗淨,用清水浸泡30分鍾,再與肉塊一同放入湯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燉至豆爛,加入精鹽調味,淋上麻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養血活血,涼血解毒,利水消腫,澤膚除斑。適用於血熱血燥、血行不暢,症見麵色黑斑或麵部皮膚粗糙、煩躁失眠、小便不利;或暑天熱痱、瘡疹等。

鮮黃豆醋方

食材:新鮮黃豆250克,食醋適量。

製用法:先將新鮮黃豆洗淨控幹,放入容器中,加入食醋適量,以剛淹沒黃豆為度,浸泡15天即成。每天服用醋黃豆10粒,經常食用。

功效:祛斑增白,降脂潤膚。適用於降膽固醇、麵部皮膚色素沉著,經常食用可使皮膚柔軟、色素減淡。

核桃芝麻豆漿蜜飲

食材:核桃仁30克,黑芝麻30克,牛乳200克,豆漿200克,蜂蜜適量。

製用法:先將核桃仁、黑芝麻放入小石磨中,邊倒邊磨,磨好後與牛乳、豆漿一同倒入鍋中煎煮,煮沸後加入蜂蜜適量,調勻,即成。日服1劑,分早晚2次分服。

功效:補肝腎,潤五髒。適用於麵部黃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