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皮膚科疾病豆類養生法(2 / 3)

製用法:先將黃豆芽洗淨去雜。油鍋燒熱,倒入黃豆芽煸炒至半熟,加入醬油、精鹽、白糖、薑片和水,蓋上鍋蓋,燒幾分鍾,加白糖燒至豆芽入味,即可出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補益脾胃,寬中下氣,清熱利濕。適用於肺胃積熱所致的粉刺、酒糟鼻、扁平疣等;以及水腫、濕痹痙攣、高血壓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病以及婦女惡血等病症。

黑豆益母草粥

食材:黑豆150克,益母草10克,桃仁10克,蘇木5克,粳米250克,紅糖適量。

製用法:先將益母草、蘇木、桃仁用水煎煮30分鍾,濾出藥液,再將黑豆洗淨,與藥液和適量的水一同煎至約八成熟,再放入淘洗幹淨的粳米,熬煮成粥,調入紅糖食用。每晚食用1小碗。

功效:活血化淤。適用於淤血型粉刺。

豆腐南瓜藤方

食材:豆腐50克,南瓜藤100克。

製用法:以上2味一同搗爛,擠汁,備用。外用,塗敷患處,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祛風,除粉刺。適用於粉刺。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患者的皮膚沒有原發損害,隻有瘙癢或者因為瘙癢而繼發出現皮膚損害。本病為常見多發性皮膚病。多發於老年人或者成年人,性別無明顯差異。多發生在冬季,部分患者也在夏季發病。屬於中醫所說的“風瘙癢”、“癢風”範疇。

豆類養生方

綠豆豬腸敗醬草

食材:綠豆20克,豬大腸300克,敗醬草15克。

製用法:先將綠豆洗淨在清水中浸20分鍾,豬大腸內外洗淨後將綠豆裝入豬大腸內,兩端用線紮牢,與敗醬草一同煮至爛熟,加食鹽調味,即成。分數次食用。

功效:祛風清熱解毒。適用於皮膚瘙癢症。

海帶綠豆飲

食材:海帶20克,綠豆30克,白糖適量。

製用法:先將海帶洗淨切碎,綠豆浸泡半天,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湯,待綠豆熟時加入白糖,即成。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泄熱。適用於濕熱下注型皮膚瘙癢症,症見肛門、外陰瘙癢,抓後局部可疼、滲水,日久肥厚、苔蘚化。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一種皮膚黏膜因接觸某些外界致病物質導致的皮膚病。本病病程不長,容易反複發作。本病病因清楚,和接觸刺激性物質有關,遠離刺激性物質就能預防本病的發生。

豆類養生方

扁豆粟米粥

食材:白扁豆20克,粟米100克。

製用法:先將白扁豆粒去雜,洗淨後,研成粗末,備用。將粟米淘洗幹淨,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調入白扁豆粗末,改用小火煨煮1小時,待粟米酥爛,粥稠黏即成。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渴。適用於糖尿病、營養不良性水腫、慢性腎炎、慢性肝炎、皮炎及癤瘡等病症。

肉末炒蠶豆

食材:豬肉50克,鮮嫩蠶豆100克,豆油、醬油、精鹽、蔥末、薑末、鮮湯各適量。

製用法:先將豬肉洗淨剁成肉末,再將蠶豆剝好洗淨。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先煸蔥薑和肉末,炒至半熟時放入精鹽和醬油,炒勻後再將蠶豆放入,一同煸炒,加鮮湯適量,炒透炒熟,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燥濕,補益氣血。適用於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腎炎、肝炎、結核病、營養不良、貧血、神經炎、舌炎等,以及腫瘤術後、放療後、化療後恢複階段。

三豆甘草方

食材:綠豆100克,赤小豆100克,黑豆100克,甘草20克,白糖適量。

製用法:先將綠豆、赤小豆、黑豆、甘草分別洗淨,一同放入沙鍋,加水1000克,小火煎煮至豆爛,加入白糖調味,即成。日服1劑,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健脾祛濕,活血解毒。適用於夏季皮炎、痱子、瘡癤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