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人際交往的障礙及其克服(2 / 3)

■ 用平和的心態克服恐懼

社交恐怖也叫“社交恐懼”,是一種同時具有不安和恐懼色彩的情緒反應,屬於非常嚴重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社交恐怖對個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乃至未來前途與人生態度都會產生重大的危害。克服恐懼的有效方法是用平和的心態對待事物,用自信和勇敢鼓勵自我、戰勝恐懼。

“案 例”

恐懼因何而生

有位高職學生來信反映:自己是一個性格內向、自尊心強、處事謹小慎微的人。他暗戀班上的一位女生,但又不敢向她表露。但同班的男同學看出了他的秘密,說他與××女同學好。他感到很緊張很擔心,生怕被別人笑話,也怕被那位女同學拒絕。從此,他見到那位女同學就心慌意亂,見到男同學就躲閃。老師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他就麵紅耳赤,認為老師已知道他的內心秘密,從此以後更不敢看這位老師了。再後來,不僅害怕同班的同學,而且發展到見熟人甚至見生人都害怕,不得不休學在家。

還有一位即將畢業的高職生,麵對色彩紛呈的工作,特別是因將來工作需要廣泛的社交活動,產生了害怕和緊張的情緒。總感覺別人在議論自己,感到無地自容。

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怖症的例子。社交恐怖症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患這種病的人意識清楚,心裏明明白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差,可就是對某事、某物或某人有莫名其妙的緊張和恐懼感。之所以說“莫名其妙”是因為他心理明明知道沒什麼可怕的,可偏偏身不由己,怕得要死。人是社會的人,交際是適應環境的重要手段,不敢與人交往,就叫社交恐懼。本來恐懼是人們的一種正常情緒,但當這種情緒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交往,使得一個人從此與他人、與世界隔離,就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的典型症狀:不敢見人,與人交往時麵紅耳赤,神經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與人交往時,對自己的言行和舉止過分敏感,生怕在別人麵前出醜。他們越是害怕,就越是無法控製自己的失態行為,反而在別人麵前異常緊張,極不自然。他們越是提醒自己不要臉紅,偏偏越是紅得厲害。這樣不自然的麵部表情和行為通過反饋更加強了緊張意識,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會使他們對交往情景形成一種條件反射的害怕心理,以致變得神經質。

社交恐怖症產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1)性格所致。患社交恐怖症的人一般來講性格比較內向,膽小、孤僻、敏感、退縮、依賴性強、不善言辭,在與人交往中一般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

(2)交往中過度在意自我形象,惟恐言行有誤被他人恥笑,致使心理負擔過重。

(3)與人相處過程中,有過不愉快的情緒體驗,這屬於挫折性的恐怖症。如一位剛入學的女大學生不會講普通話,一次上課時老師讓她起來背誦一篇文言文,她用濃重的方言把課文背了一遍,老師聽得一頭霧水,同學笑得前仰後合,她自己也羞得滿臉通紅。下課後,自己躲在衛生間大哭了一場。從此,變得膽怯起來,經常無故害怕,隻要有幾個同學在一起談話,她就猜他們是在議論自己,是在笑話自己。別人跟她打招呼,她怎麼看別人的眼神都像在嘲笑自己,上課的失敗感怎麼也揮不去,抹不掉。漸漸地,就從不願意與別人講話到不敢同別人講話。後來竟發展到見人就不由自主地恐慌,並伴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身體抖動等生理反應,最後不得不入院接受心理治療。

(4)青春期性的萌動和成熟。社交恐怖症在青春期的發病率高於成年人。青春期的社交恐怖症往往首先表現為異性恐怖症,再由異性恐怖症發展泛化到對人的恐懼。青少年性的成熟導致性意識的蘇醒,使其產生對異性的好感、愛慕之心以及追求異性的要求。但因為種種原因或觀念的限製,這種要求受到了壓抑或指責,令他們在異性麵前產生害羞感,使他們處在想見異性又害怕見異性的矛盾之中。如果早期有不良的性經曆,就會產生羞恥感和罪惡感,導致對與性有關的事和人際關係的神經質反應,直至泛化到所有方麵,最終發展成社交恐怖症。

患了社交恐怖症是令人非常苦惱的,這種病既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又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不過,這種病純屬心理緊張造成的心理性疾病,並不直接威脅生命和健康,甚至不影響正常的智力活動。目前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治好這種病,所以患上了這種病的人也不要過分悲傷和煩惱。

無論哪種原因引起的社交恐怖症,都與缺乏自信、過於自卑有關。因此,要克服社交恐怖症,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全麵認識自己,克服自卑,樹立“自信人生”的理念。自卑者要正確評價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過分的自尊和自卑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沒有必要對自己求全責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應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並運用自己的特點,塑造成功的人生。著名笑星趙本山,在出名前,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境貧寒,出身卑微,貌不驚人,學問不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實在太少。但長期的農村生活,使他對農村的人和事有了深刻的體會,又從與他朝夕相處的民間盲藝人身上學到了幾手絕活兒,趙本山充分利用了這兩個有利條件,發揮了其詼諧幽默的天性,最後一舉成名,由一個吃百家飯的窮小子變成了一個著名的笑星。得是時機,失是順應,安於時機,順應變化,就是戰勝自卑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