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方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在教學目標中,由於升學壓力和課時的原因,教師往往隻重視對知識點的教授,忽略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的確定。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往往隻注重對教材中知識點的挖掘和設計,而沒有意識到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其實在教材的編寫上,已經滲透了這些要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施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扭轉這一局麵,教師應該改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
三、地理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在課堂上互相滲透。中學地理教學中蘊涵豐富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素材,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潛在素材,在課堂上相互滲透,抓住時機,適時教育。盡管教材中沒有明確寫出關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卻是滲透著每一個知識點,學生也容易聯想和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適時進行教育,不要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空話。
2.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於課堂教學中。課堂是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最重要的場所,隻有利用好課堂這一平台,才能加強地理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教師的導入創設了新穎別致的課堂情境,則能讓學生對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地理知識充滿期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課改就是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通過創設廣泛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間,就能讓學生體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要使學生在學習比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原理時,對知識理解透徹,可以把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做模擬實驗,從而加深學生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體驗自然界的變化,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隻有讓學生感到安寧和自由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學生對地理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
參考文獻:
[1]李虹.地理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J].教學月刊.2008(12).
[2]顧娟.地理新課程中的美育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02).
(作者單位:烏海市一中)
編輯/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