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運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探討(2 / 2)

初三化學安排了許多探究性實驗,教師要指導學生親曆其境,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獵取新成果。例如:在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時,學生根據碳酸鹽的檢驗方法,很快說出了可以用稀鹽酸。這時,教師可提醒學生思考:碳酸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是明顯現象,有沉澱生成也是明顯現象,能否利用碳酸鹽與其它類別的物質反應來探究?在學生回顧鹽的化學性質和複分解反應條件的基礎上,學生經過反複討論,多次做對比實驗,得出用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氯化鋇溶液、硝酸鋇溶液等都可以用來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的結論。這樣的探究實驗使他們體會到成功者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其保持旺盛的創新精神,形成創新思維。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創新觀察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化學實驗一般要求裝置簡單、操作簡便、節約藥品、現象明顯,而教材上的基礎實驗存在明顯的不足,並不是最佳方案。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對書上的實驗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使之趨於完善。這樣若能持之以恒,學生就會對課本中的每一個實驗進行思考、評判、改進,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初中教材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中,對尾氣處理裝置的改進,同學們經過認真討論、大膽思考,想到了比課本上更完善的方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創新欲望。演示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察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有重大功能,觀察是進入知識殿堂的門戶和窗戶,深入細致、精確周密、係統的創新觀察能力是所有科學發明、科學發現的基礎。實踐是有目的的行動的體現,創新實踐能力是將具有創意的思維、構想、新穎的設計付之實施,見之行動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並在實驗中啟發學生用不同的視覺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去總結。如講到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時,首先做幾個小實驗,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石灰石與濃鹽酸反應、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讓學生思考:①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到底用什麼樣的藥品?為什麼?②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需要什麼樣的儀器裝置?③為什麼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何檢查?等一係列的問題。接著讓學生自行設計氣體的發生、收集等整套裝置,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親自實踐,品嚐創新的成功滋味,同時課堂氣氛活躍,人人開動腦筋。這樣學生的素質自然提高了,創新觀察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就逐漸培養起來。

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己任,使創新教育貫穿化學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超長發揮,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淮安市趙集鎮初級中學)

編輯/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