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2 / 2)

課堂教學中問題太容易,學生會把成功歸於任務很容易,而任務很難學生就會失去興趣和信心,即使成功了也會把成功歸於僥幸。隻有適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才會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從而產生自豪感,促進能力的提高,增強信心,並產生快樂。如我在講《風箏》一文時,由於一開始沒有考慮周全,開篇就問:“文中作者的性格怎樣?”結果學生不知所答。問題太易,會不啟不發。我們還要注意問題難易的梯度,按一定的順序去設計問題。如我在講解《羚羊木雕》一文時,在導入環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和父母發生了意見分歧,通常怎麼解決?這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在這一環節,我通常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問題。在初讀階段,我采取總提式提問: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這個事圍繞什麼事物展開故事情節?這一問題的目的是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為分析打基礎的,所以采用總提式提問。在精讀階段,我抓住文章的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在事件進行的過程中,你認為誰的做法對?誰的做法不對?為什麼?作者的思想傾向於誰?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發生?這幾個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突破文章的重難點。總結階段,我采用歸結式提問:學習這篇文章對我們的生活有怎麼的現實意義?學生總結了文章中的經驗,起到了現實的作用,體現我語文教學的人文主義精神。

以上談的隻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複雜係統中的幾個方麵,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裏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係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複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

(作者單位:河南省民權北關一中)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