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學生在認識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以各自的需要為出發點,完全以個人的喜好作為自己的學習動機。因為學習動機的不同,學生所表現的學習態度和練習興趣也就顯然不同。所以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既要向學生講明學習的目的,還要把身體鍛煉、文化學習及與人類生存、生產等活動聯係起來,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對強身健體以及對人類生存、生活、生產起著重要作用,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運用遊戲,激發興趣。教師通過遊戲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用遊戲銜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合理地運用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學習,並始終處於一種“角色情境”中,能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與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同時也提高教學質量。如:“立定跳遠”的內容,小學生初做會覺得有意思,再做就開始覺得單調,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們。為此,把內容改為遊戲“跳房子”,並在遊戲中啟發他們通過大家的智慧,讓他們來設置不同場地,再進行練習比賽,學生的學習興趣立碼濃厚起來。
4.製定適宜目標,學生易獲得成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在學習新的練習時,每個同學表現不同,有的學生躍躍欲試;有的學生想練,但不表現出來;還有少數學生擔心完成不了動作不願意練。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到,即使是不願意練的學生,雖然他們看起來像逃避練習,但其內心深處肯定也在想"我要是能同大家一樣去完成動作那該多好啊!"。所以學生在求知欲望基礎上努力參與並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倍加關心。
5.及時表揚鼓勵,激發體育興趣。當學生完成某一個動作時,教師應給予表揚。當學生動作不夠好時,教師不能責備、諷刺學生,而應加以鼓勵。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重視學生的參與熱情,消除消極情緒,提高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樣更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效果與反思
在教學中始終從激發學生對學習體育的興趣做起,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並注重教學內容、方法以及教師的語言,同時又通過課外活動的途徑,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化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始終堅持麵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形成全麵鍛煉、全麵提高的教學新模式,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感到快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大膽的進行教學改革,優化體育教學過程。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創新,積極進取,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不懈地努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邑縣平邑街道第三小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