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運用實物巧設情景。實物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看過或親自接觸過某些與詞義有關的實物,便能較快地理解和記憶這些單詞、句型和對話。日常用品、文具書刊、食物、玩具、球類等都可呈現物體的不同的顏色、形狀等特征。如,教“學習用品”時,教師拿著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 .”,又指著一支鉛筆說:“That is a pencil”,然後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教“What’s this in English?”時,教師可把蘋果、桔子、香蕉、書包、模型飛機等帶進教室,對學生進行“開火車”的問答練習。又如,教衣服時,我從家中帶來幾件漂亮的上衣、襯衫、短裙、T恤衫,讓學生辨別不同的衣服名稱,這樣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起來倍感真切、興趣盎然。
3.聯係生活實際。“英語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當中有許多實物可以直接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些條件,發揮其作用,誘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如:在學習“Amy is taller than Lingling.”一文時,我叫兩名學生到教師前麵進行比較,並用英語說“××is taller than××”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引入競爭,激發求知欲
競爭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檢驗、展示自己實力的最佳機會,結合學生強烈的自尊心和表現欲望,遇事不服輸的心理特征,抓住他們渴望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獲得其他同學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課堂中運用競爭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勇於進取的精神,比如:將學生分成若幹小組進行比賽,最終需分出勝負,在這種練習情境中,同學們會為了本小組的勝利,全力以赴地去努力、去拚搏,但在分組時,應盡量使各組人員分配合理,實力相當,從而使每個小組以及第一名學生都充滿對勝利的渴望,都有機會享受勝利的喜悅。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我們不可能再一支粉筆滿堂灌,而是想方設法的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緊密聯係生活情景,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
(作者單位:滿洲裏市紮來諾爾區旺泉小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