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思考
教學交流
作者:吳廣芬
初中美術教學要培養學生一定的美術繪畫、欣賞和審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藝術審美眼光和審美觀念。本文從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審美能力提升的方法和審美能力培養要注意的方麵談初中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一、剖析美術教育現狀,思考素質教學開展
初中美術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可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們初中美術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學生也抱著學者玩的心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美術老師有的也懈怠自己的工作,教授學生簡單的繪畫技巧,引領學生隨意欣賞一些名作,或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內容展開教學,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如此,我們的初中美術教學是老師怨、學生煩、教學效果很不樂觀。某種程度上學生幾乎什麼也沒有學到,更不談美術素養和美術欣賞水平的提高。那麼,我們已經怎樣讓初中美術有成效,學生的審美能力又提高呢?
二、探尋有效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提高學生藝術賞鑒能力,達成對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和審美觀的培養。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研究新課程理念,從而運營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有效教學。
1.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養成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習慣。美術教育亦是如此,如在七年級第9課《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一課學習時,可以由我們現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引入課堂,展開提出思考古代人“衣食住行”會是什麼樣的,讓學生根據自己觀察過的事物進行聯想、想象,如此,他們就能對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有初步的認識,從而有興趣自主學習教學內容。當然,我們也可以采用多媒體導入,通過圖片、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隻要學生對我們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就能夠關注並進行思考,如此,就能夠感受美並獲得美的體驗,推動審美能力的發展。
2.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我們初中美術教學,不隻是讓學生了解一些美術基本知識,學會並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更好讓他們學會欣賞美、感悟美的能力。因此,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精妙設置教學情境。如在《蒙娜麗莎》賞析時,可以介紹這幅名畫的創作故事,調動學生的積極投入,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說說這一“微笑”的特點,然後聯係生活,讓學生說說有沒有對什麼人的微笑記憶深刻,他(她)的微笑有什麼深意。如此,學生不僅感知名畫的經典之處,也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