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思考(2 / 2)

3.營造和諧課堂推進審美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對任何一幅傑作來說不同藝術層次、鑒賞能力的人欣賞的角度,得出的觀點不一樣。可以說,美術是一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藝術,是沒有統一標準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肯定學生有建設性的觀點,鼓勵他們有個性、創新的發現。如在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在繪畫中永生?外國肖像畫賞析》學習時,可以將畢加索的畫作與其他的畫放到一些讓學生去品鑒,在介紹畢加索繪畫特點之後,讓學生觀察、思考能夠表現畢加索的精神情趣和個性風格的人物畫的藝術效果。學生獲得的體會可能個不相同,甚至批評的大有人在;但是,我們老師要進行引導,不能用自己的審美觀、或是教科書、前言的審美觀點去要求學生。

另外,我們在教學中,不能以學生繪畫的水平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學生的繪畫能力不代表他的欣賞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重視有效教學開展,避開審美培養誤區

“教是為了不教”,我們美術教育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基礎,更要教會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辨別能力、品鑒能力。因此,我們的美術教育要教會學生對色彩、構圖等的認識,更要教學學生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在發掘美術作品內在的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將情感體驗轉化成為審美情趣。當然,美術教學中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進行培養,在美術作品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灌輸真善美、假惡醜的道理,可以說也是在滲透審美教育,這樣,學生才能提高是非力和明辨力,增強審美能力的質量。

另外,我們在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中,要讓學生廣泛地接觸自然,拓展美術閱讀的視野,引領他們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習美術。同時,在教學中盡量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並給予他們充分表現個性、自我的機會。如此,不斷的提高他們的美術創作興趣和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審美意識和能力。

總之,初中美術教學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樹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創造性的開展有效教學;從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激發入手,不斷推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欣賞能力的提高,如此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推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實現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新吉樂.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2(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岔河中學)

編輯/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