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給孩子做成長記錄
教學交流
作者:王智勇
【摘要】有不少家長會給自己的孩子做成長記錄,不同的家長記錄的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記流水賬時的一時興趣;有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回憶;有的是有意識的通過特殊的平台建立溝通的渠道…如果家長會做孩子的成長記錄,那就能發揮這種記錄的教育力量,讓孩子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成長記錄改變
現在很多學校對學生都采用了一種新興評價方式——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從國外學習而來,它是根據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各科有關學生表現的作品及其他證據收集起來,通過合理地分析與解析,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並通過學生的反思與改進,激勵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作為家長對孩子做一些成長記錄,不需要像學校的成長記錄袋那樣係統、全麵,因為這樣的記錄方式對家長而言,可操作性不強。家庭的成長記錄就應該從家庭特點出發,找到適合於自己的記錄方式,以便自己的記錄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那家長應如何做孩子的成長記錄呢?還是讓我們一同從事例中尋找做好孩子成長記錄的要點。
事例1:有一位學生曾在自己的周記寫到:“我媽媽的博客上經常寫些關於家庭的事情,當然我的事情最多,看後挺感動的。我並不想讓媽媽知道,所以我從來不留言,我隻想開心的看著她開心…”從這段內容中可看出,家長所做的記錄一定要以自然的方式讓孩子知曉。像剛才這位同學喜歡去“偷看”媽媽的博客,這樣的“偷看”很有好處,因為她會被媽媽的記錄感動,然後試著改變自己,再從媽媽的日記裏感受寫自己的那種開心,促進了教育的良性循環。這位家長以寫博客的現代方式來記錄孩子的成長,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因為她可以讓孩子自由的去知道他想知道的內容。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做成長記錄的時候,要善用現代的手段,並要以自然的方式將“成長記錄”送給孩子。
事例2:有一位家長,她也寫博客,但是她對孩子的成長卻很苦惱。我們可以從她記錄的內容中尋找答案:“假期過半,兒子每天都在補習班補課,可是老師反映補習的效果不佳。到家之後,也很少學習。隻知道看電視、上上網、打打球,平時也很少搭理我。為什麼隔壁他王叔家的兒子那麼優秀呢?每次見到人家,再想想自己的孩子,都有點不好意思…”
看到這段內容,我們應該意識到記錄的內容比記錄的方式更重要。此時家長應該換位思考,當你看到這段內容時,你有什麼感覺?第一,抱怨孩子,隻會讓孩子失去信心,且更加倔強;第二,你的眼中孩子隻有缺點,沒有優點,你是在用缺點來強化他的缺點;第三,你在教育孩子看問題的方式,就是看別人的缺點,喜歡看別人的缺點,自己的缺點會越來越多;第四,拿別的孩子對比自己孩子,隻會強化高低貴賤的失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