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就自己的生活經曆和教學經驗,提示學生思維切入一些平易的事例,然後引導學生“如何選材”。談到如何把握文體,如何縮小範圍等,為學生作文思路展開而啟示。
學生能“切問而近思”的人並不多,平凡而真實的生活感受,經過老師濃縮提煉,正值有穿透力和心靈輻射的效果,運用起來就能克服寫作中常見的抒情議論空洞疲軟,獲得自然貼切的效果,而這些感受對於學生卻是一種別樣的感受。這能促進學生感情的激發,思維的擴展。就像開渠引水一樣,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會汩汩而出。隻要學生能抓住向他們襲來的,由一個小人物、一樁小事情、一幅畫而產生的真情實感,抓住像一根紮到心頭的長針,像一陣卷向奔湧而來怒潮,讓學生用最真切、最簡練的文學,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驚惶。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極力拓寬學生的觀察視野,教會學生多角度的觀察生活,隻有學生學會了觀察生活,能夠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在充分感受、體驗的基礎上積累材料,從材料中汲取新鮮的寫作素材,然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放飛心靈,使他們在想象的廣闊天地中閃爍著創意的亮點。學生經過豐富的想象寫出來的作文就不落俗套,給人更勝一籌的感覺。
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人們的生活範圍、生活閱曆總是有限的,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生活,了解和熟悉我們不曾經曆、也不可能經曆的生活與人生,而且,閱讀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閱讀名著,隻有熟讀、多讀名人的作品,達到心領神會的程度,才能學到寫作的方法與技巧,並用於寫作實踐中去,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要帶領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我認為必須借助廣闊的生活天地,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舞台,從小處著眼,從內容入手,走寫作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於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隻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作者單位:河南省民權縣外國語學校)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