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寫好現實生活,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教師可以教授他們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事物時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同時運用,保證它們的完全開放,然後把這些感覺到的形象加以綜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方麵,加以細致描寫,這樣就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將觀察到的生活放進作文中。例如,我為了鍛煉學生的作文能力,曾為學生布置過作文題目《我們的校園》。校園是學生們每天都要接觸的環境,然而他們對它的看法怎麼樣,是不是每個學生的觀察都是一樣呢?我有意識地布置這樣一個題目,要求學生隻要圍繞校園來寫作就可以,而且鼓勵他們仔細觀察校園的景色、來往的行人等等。結果作文完成之後,我發現同學們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學生對校園清潔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學認為學校的運動環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學則認為自己在校園中學到了知識、結交了好朋友等等。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次作文練習從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出發,收到了很好的寫作教學效果。同樣的道理,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熟悉的人為寫作對象,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以有助於寫作水平的提高。
不管是哪個學科,固守於慣性思維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進行創新,想別人不敢想,拓寬自己的思維。要培養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培養他們對語言和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如果學生對於一些寫作素材是毫無想法的,那麼這樣進行的寫作就沒有什麼新意和內容,也不會受到讀者的好評。隻有讓學生保持對文字的敏感度,那麼他們才能在接觸文字材料時產生靈感,能運用材料進行創作,進而有所創新。
另外,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現實,隻有讓學生多多接觸現實生活,從現實中得到感悟,才能寫出好的作文。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小記者采訪團、科技實踐小組、少年誌願者小組等,並讓他們從自己的視角把活動寫出來,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另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經過思考與集體合作,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也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創新。
凡事要有興趣,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寫作的領路人,要利用自己的本領,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對寫作真正產生濃厚興趣,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第一步。
(作者單位:河南省睢縣二中)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