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漫談
教學交流
作者:王金
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是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新課程《標準》還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除適量的命題作文訓練外,筆者認為可以更多地采取多種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訓練方法,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好寫。
英語書麵的表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周兩月之功,必須從平時的課堂教學一點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解決英語書麵表達的難題。寫作難首先難在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無話可說的原因是無所用心,堵塞了源頭,如果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都能留心觀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形成心得,那麼寫起來就不愁無話可寫了。因此,教師首先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感悟生活,多看、多聽、多想,處處留心,用心體驗和感悟身邊的人和事,然後將體驗和感受用英語表達出來。寫日記或者周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筆者正是這麼要求和鼓勵學生的,並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寫日記貴在堅持。開頭可能會很艱難,但隻要堅持下去,就會慢慢“上手”,感覺越來越容易,興趣就會越來越高,效果也就越來越明顯。剛開始讓學生們記日記,他們都不太習慣,基礎稍微差一點的學生甚至產生抵觸情緒。為了“將日記進行到底”,我就讓他們從寫周記開始,每周寫一篇,基礎稍微好一點的學生每周寫兩至三篇,先易後難。同時,對每篇周記都爭取做到當麵批改,用英語寫下評語,除了指出語言運用的錯誤以外,更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高中英語課堂以課文教學為主,結合課文教學抓住學生英語書麵表達的難點和關鍵――謂語動詞語義比較、語法形式變化,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寫作基本訓練,是培養學生英語書麵表達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體做法是:1.課文的詞彙教學,不局限於照本宣科,而是結合英語的構詞,同義反義比較,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詞義的區別,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形變化的理解,擴充他們的詞彙量,鼓勵他們口筆頭造句,借此培養學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2.課文教學過程的讀、寫、聽、說交替。一般聽說在先,讀寫在後。針對寫作訓練的聽、說、讀、寫要注意材料內容的語言形式和課文內容的語言形式要有適當的變化和整體的係統性,以課文內容的提問為例,教師提問用的詞語結構和課文內容相關,但和課文語言所用詞語要有適當的差異,使學生稍加思考能夠理解,為學生同樣意思多種英語近似表達形式添磚加瓦,積累材料,在不知不覺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語語句表達方法。3.指導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長句短寫,短句詳寫的口筆頭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中常用動詞句子的結構變化,單句和複句的異同關鍵所在。使用頻率高,結構變化較多的英語常用動詞如Wish、hope、expect之類的動詞要經常反複采用不同形式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常用動詞句子結構和詞義區別,逐步樹立用英語造句達意的信心和習慣。4.有時結合課文,有時另外補充材料,采用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改寫、縮寫或連詞完成短文或填詞完成短文。